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草莓是否有毒,不能傻傻说不清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4-28 11:00:22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然玉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播出一组有关草莓的报道,称该栏目组记者随机在北京购买的8份草莓均检测出含有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节目称,前者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后者在国家的草莓残留物标准中并无登记,但相比欧盟标准,有的草莓超标6倍。专家介绍,美国已把乙草胺列为B2类致癌物,如长期食用乙草胺残留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乙草胺的代谢物中毒,有致癌性。(4月27日《京华时报》)

“随机买8份草莓,均检出致癌农药残留”,这样一个结果,无疑再次触动了国人脆弱的神经。当然了,现实或许还没想象中那般糟糕。新闻中提到,所检出的两种农药,其中之一的含量符合国标,另一种则根本不在国标名录之列——这样的状况,我们并不陌生。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虚虚实实的“食品安全”议题,往往都指向了“国标的缺失或滞后”。似乎,监管源头的宽松化设计,自一开始就注定了,整个产业链的品质和秉性。

草莓有毒?草莓无毒?倘若参照不同的标准,便会有不同的答案。于是乎,这俨然成为一个,见仁见智、各说各话的“谜题”。需要追问的是,事关食品安全的各式国标,为何每每表现出惊人的“大尺度”?要知道,这绝不只是因为,职能部门后知后觉,对某些农药的药理属性缺乏认知与警惕;而是由于,在多元的利益博弈格局下,“国标”或宽或严早已超越了科学判断的立场,而变成各方势力施加影响之后的妥协产物。

一面是基数众多的普通消费者,一面是由种植户、批发商、零售端所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前者固然希望“国标”能从细从严,后者却倾向于“国标”能从宽从松。这些年来,相关“国标”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显然远未达到民众预期。所以如此,显然是受制于,中国农业一贯的“重药”传统:若贸然将“国标”与先进水平接轨,无疑会大大增加种植成本,削弱农产品相对竞争力,最终必会遭到“产销集团”的强烈反弹。

那么,在可见的未来内,果蔬的安全指数,会随着国标的收紧而稳步提升吗?之于此,至少有两点事实令人存疑。其一,随着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大行其道,众多较高支付力的人群,率先选择接受高价换取更可靠的果蔬。这种趋势,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分化消费者的整体意志,使得呼吁“国标从严”的民间发声发生弱化;其二,以“国标”体系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本就尚且无法做到全面覆盖。这导致了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农业生产会一如既往地滥用农药。

尽管我们承认,确保果蔬安全,离不开一套严格的标准,以及确保标准得以落实的监管架构。但,仅仅做到这些,其实还远远不够。同样重要的是,要在现代科学与耕种传统之间,找到一条渗透和贯通的可行路径。只用当种植户被引导、指导着,放弃“滥用农药”的生产习惯,他们才会试着改变。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当更需要一套能将公共治理意愿,延伸到田间地头的成熟方法论。

草莓是否有毒,不能傻傻说不清楚

编辑: 沈媛仪
 
小米在印度受追捧,是一面镜子
·受贿100套房产 无法仅用贪欲解读
·大学生“炒股风”应当止则止
·东莞2千元校服风波如何平息?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对于龚卫国“朋友圈”中出现了多位房地产商、基建工程老板这件事,除去涉毒因素以外,恐怕就没有任何“新闻点”可言了。
辣评(lp)--稿件模板
    宁波与法兰克福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法兰克福空港的后发、跨越式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辣评(lp)--稿件模板
    当别国还在纠结于何时出发救援的时候,中国却已经在前线不断接回我们的同胞,难道还不能让你骄傲?免不免费,真有那么重要?
观点集粹(gdjc)
云南医院院长巨腐:医改推进不容回避
“百房院长”的疯狂从何而来
观点集粹(gdjc)
定制校服为何不规避“代购”风险?
当心“校服都穿不起”背后的教育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