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可谓是最近华语电影的高频词汇,自从侯孝贤凭借该片在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摘得了最佳导演奖之后,国内观众想要一睹为快的呼声越来越高。除了唐风古韵和明星云集的剧照之外,最受网友热议的恐怕就是提前曝光的《聂隐娘》剧本了。
可是这份号称有侯孝贤、朱天文、阿城、谢海盟等名家倾情打造并且筹备七年、八易其稿的电影剧本竟然只有短短8000多字,分场只有35场。虽然相较于千字文的唐传奇原著,电影剧本已经详细很多,但是广大网友面对编剧们如此惜字如金还是大为惊奇。面对这样的一剧之本,我们在期待《聂隐娘》的时候,也更加肯定电影要好看,故事必须有想象力。
寥寥数笔,剧本讲述了一个“侠女归家杀旧爱,负命而返终成仙”的传奇故事。从文学呈现的角度上讲,完成度极高。一方面在简单的故事脉络下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和极为纠结的个人选择;另一方面,又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古典武侠风格的剪影:“来无影、去无踪”,不为俗世所累,又兼备情义两难。如果说张艺谋的《英雄》开启了中国武侠、乃至整个国产大片的新时代,但《英雄》是西方油画式的,是浓墨重彩、强调高对比度和饱和度的;那么从剧本角度上来看,我所期待的《聂隐娘》是国画泼墨式的,是水彩的,是清淡的,是充满留白的。
中国武侠片不同于现代动作片,中国功夫在海外因为几个名字而被以偏概全,李小龙、李连杰、成龙……但是中国武学真正的神韵不在“动”、不在“变”,而恰恰在于“静”,在于“以不变应万变”。就像中国文化中的江湖一样,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杀机。武侠的故事最中国,中国的故事适合长镜头。当然,以静写动在中国武侠片中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李安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但是李安毕竟接受的典型的西式教育,他在中国侠义之道中灌注了太多理智与情感式的欧陆哲学。相比之下,侯孝贤更质朴,更纯粹,更原汁原味。纵使这是侯孝贤蛰伏10年之后的首部影片,也是以超长镜头闻名于世的他首次触及武侠题材。尚不清楚这是一种自我表达的需要,还是一种商业妥协的毒药,或者是一种二者兼具的解药。所以,我十分想知道侯导将如何在长镜头的仪式感中传递出“刺客成本”与“冰山理论”的。
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票房不是最好的标准,但是衡量一个电影生态的好坏,票房却是最不坏的标准。自从《小时代》之后,国产电影一直陷在一种“被害妄想症”之中无法自拔,总觉得电影卖不出去不是自己拍得不好而是观众懂得太少。
侯孝贤一直号称票房毒药,就算摘得戛纳桂冠,也难以期盼他在排片上取得佳绩,但是前有《白日焰火》的意外破亿,后有相似题材的《一代宗师》的成功案例,如今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万众瞩目的《聂隐娘》究竟会名利双收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呢?除了电影本身之外,这个热闹十分值得期待。
(祖纪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