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长沙男子侯先生以本金170万元,从配资机构4倍配资680万元,总计850万元全仓买入中国中车。经历连续跌停的侯先生,亏光本金170万元,被融资公司强制平仓。最后,侯先生不堪重负,自杀身亡。(6月15日中国新闻网)
侯先生自杀之后,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将责任归咎于侯先生本身,并寄望于后来的炒股者们能够积极反思,通过自省的方式避免重蹈履辙。我认为,论者们口诛笔伐固然没错,但遗憾的是,却极少见到富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以便有效遏制悲剧进一步蔓延。
其实,自从20多年前中国开放股市以来,股民在血本无归的情况下跳楼身亡的案例并不罕见。但是,本次长沙男子侯先生的死亡,却引起了广泛关注,主要就在于其失败的原因乃历年罕见,即倒毙于股民集体狂欢的牛市盛宴背景下,而且终结其生命的,还是较为罕见的股票配资。可以想见的是,在侯先生所买入的中车股票暴跌的背景下,如果为其提供配资服务的融资公司不予以强制平仓任其亏损,在参与投供本次配资后血本无归的投资群体中,由于亏损数额太大,极可能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侯先生”。可见,股票配资一旦操作不当,其危害之大极难把控。
虽然证监会在侯先生死后再次重申,券商不得为场外配资提供便利,但在巨大的牛市利诱面前,证监会的这个约束机制,根本无法有效控制股民通过其他渠道借款炒股或者杠杆配资。也就是说,只要牛市继续呈现延续趋势,通过配资或借款等方式炒股者仍将大有人在。那么,社会应该如何有效遏制类似的“股民跳楼”情绪蔓延呢?我认为,在各券商严格遵守证监会要求的前提下,社会、家庭都应该主动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以“道义劝告”的方式,共同防范炒股酿成的悲剧。
所谓道义劝告,原来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常以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甚至与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向商业银行通报经济形势,劝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其实,这种方式同样可以借鉴并适用于人们对炒股狂热者的监督和关爱,使他们不至于倾家荡产。纵观侯先生的死因,就在于缺少及时有效的“道义劝告”,配资机构在风险方面和其沟通明显不够,同时,侯先生之妻在丈夫炒股前后特别是炒股失败后,更是缺少有效的“道义劝告”和人文关怀,终于促使悲剧发生。我认为,社会、家庭在面对那些利用高杠杆股票配资的炒股者时,要尽量运用有效的“道义劝告”方法,才能避免侯先生式的悲剧重演。
首先,股票配资机构在为借款人提供高杠杆配资时,应该先尽量设法了解配资人的保证金来源,如果保证金大部分都是借的,特别是通过民间高利贷渠道借来的,就应该予以特别关注,最好先设法跟借款人充分分析一下失败的后果,力争从源头堵住杠杆配资炒股者失败后心理崩溃。同时,配资机构在股票暴跌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主动跟借款人再次打好失败后的心理预防针,引导他们及时退出股市,避免血本无归的悲剧。最后,在强制平仓之后,配资机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对那些损失较为惨重者展开跟踪式的心理疏导,避免其作出过激行为。
其次,家庭成员应当主动站在“道义劝告”的立场,尽量劝阻家人借钱炒股,特别是高杠杆配资炒股,尽量打消他们的投机热情,使他们回归到利用闲钱炒股的正常轨道,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影响到家庭生活。万一家庭成员不幸像侯先生一样亏得血本无归了,应该给予应有的安慰,尽量唤起其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鼓励其失败后通过其他奋斗方式东山再起,而不应该过度指责唠叨,激惹其不快情绪,甚至为此走上不归路。
最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证监会不妨考虑开通相关心理咨询热线,对于那些在股市受到重创者,及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受挫者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文/林春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