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可否发动更多“朝阳群众”助力公共安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08 11:38:58   稿源: 新华网

可否发动更多“朝阳群众”助力公共安全?

网络图片

唐华

2013年以来,数位娱乐圈明星因涉毒涉黄相继被警方抓获,人们在感叹“贵圈太乱”的同时,也在简短的案情通报中发现,为警方提供线索的总是“朝阳群众”。自此,“朝阳群众”名声大震,甚至有人称他们是“世界第五大王牌情报组织”。

其实,“朝阳群众”并不神秘,他们就是由有热情、有余力、有责任心的普通群众组成。“朝阳群众”在社会治安上做出的突出贡献让我们再次见识了人民的力量,也为我们提了个醒:何不发动更多的“朝阳群众”,打一场保卫公共安全的“人民战争”?

公共安全治理包括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与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从内心上讲,民众愿意、渴望参与其中。但为何他们的参与热情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可能是有三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弄明白。

第一,如何参与?虽然民众有意愿,但未必所有的人都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该向什么部门举报?遵循怎样的流程?需要搜集哪方面的证据?这些都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详细的规范,并通过有效途径传达给普通民众。这样既可以提高“线索”的可用性,也会节约执法部门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第二,举报信息会得到受理吗?假如第一个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群众向有关部门提供的举报信息都是有价值的。那么执法部门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并及时向报案人反馈?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努力成了无用功,报案石沉大海。这恐怕需要各部门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明确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

第三,报案后谁来保护我的安全?对此,我国宪法规定要保护举报人的权利,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则分别规定了保护举报人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不过,相关法律仍有部分缺陷,亟待完善。比如,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重视事后惩戒,缺乏事前预防;受到法律保护的举报人范围还比较有限等。因此,还必须进一步细化举报人保护制度的规定,打消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后顾之忧。

维护公共安全,就是要保护民众日常生活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必须重心下沉,贴近基层。而处理基层的工作,离不开群众的配合和支持,这是多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因而,争取更多“朝阳群众”参与其中,有助于把公共安全治理工作引向深入,把维护公共安全的“网”织密织牢。

编辑: 沈媛仪
 
“僵尸木瓜”来袭,冷库里还有啥?
·移情"小四"被"小三"举报 花心惹祸
·血液中心真心辟谣,就把事说清楚
·大学生刷盘子发财,你怎么看?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即使真的是“算错了”,恐怕公众也绝对不会“买账”,更不会相信他们这种模模糊糊、不清不楚、欲盖弥彰的“鬼话”。
辣评(lp)--稿件模板
    “捂着免费措施”的背后,银行可能暗藏了私心。减免费政策之所以成为银行“不愿说的秘密”,很难说没有隐瞒的故意。
辣评(lp)--稿件模板
    一边是无偿献血爱的奉献,一边是血液中心人均年薪35.7万,悬殊对比之下,广大献血者如何不心惊,如何不寒心?
观点集粹(gdjc)
“上央视后骄傲”怎成了贪腐遮羞布?
专访了,骄傲了,就堕落了?
观点集粹(gdjc)
血站高薪减损公众献血热情
“虚假报道”的帽子不能随便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