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童
“当时感到委屈,甚至害怕,但我没有忘记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7月21日傍晚,市第七医院大内科护士长郑秀丽带着儿子开车回家路上,发现前面路边横躺着一个女子,头部出血,身边躺着一辆电动车。她立即停车施救,其间曾有围观者质疑她是不是肇事司机,幸有交警调取监控还了她一个清白。事后,郑秀丽在微信朋友圈说,一定要继续善良下去。(7月25日《宁波日报》)
新闻链接:宁波一护士长停车救人反被路人质疑是肇事司机
太多的实例提醒人们,道德从来就不是一件零风险的事。在郑秀丽见义勇为救助伤员而遭受猜疑之前,类似的“好心无好报”经历,已让不少当事人倍感郁闷与委屈。但不管怎么说,人心的“向善”,永远是世间的主流;某些暂时的误解,在事实得到廓清之后,往往也更能映衬社会正能量的高尚风格和积极意义。
从小处来说,护士长郑秀丽的“坚守善良”,是又一次“身教重于言教”的生动诠释。报道中提到,在郑秀丽好心救人反被诬肇事的五味杂陈中,她的10岁儿子的一句“妈妈,你做得对”,顿时让她感到鼻子一酸。这“一酸”,既是对于儿子懂得事理的欣慰,同时也表明了,妈妈毫不迟疑的救人举动,已经给孩子起到了良好的灌输与引导,使之深深明白了将来的言行举止,什么才是对的与错的。
就大处而言,郑秀丽的“坚守善良”,守出的是人人从我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贵风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准则,不仅需要我们用点点滴滴的正确行动来展示,还离不开以这样的集体意识和共同追求,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见贤思齐、推波助澜。从这个意义上说,郑秀丽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及时救人,就不再只是个人之善,更称得上是助推核心价值观的广义大善矣。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如何贯穿好和行动好,还是一句老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当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那么,像郑秀丽这样的“坚守善良”,无疑便是正能量的热点,比学赶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