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正文
电梯“吃人”:谁来守护稀薄的安全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28 08:35:12   稿源: 人民日报

王 册

乘坐手扶电梯的母子二人,在行至尽头踩上踏板时突遇垮塌;跌落的一刹,30岁的妈妈托起幼子递上高处,自己却被电梯无情吞噬……从昨天开始直至现在,湖北荆州某商场一段长约50秒的事故视频,在网络空间快速流传,也令无数人痛心至极。

再也没有什么比生命的突然陨落更令人悲恸的了,何况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离开。而如果这种意外与责任勾连在一起,那么人们除了难过、气愤,更有权利责问。

当地媒体报道称,事故直接原因在于电梯正在检修,由于铺板忘记连接螺丝而酿成悲剧。仔细观察视频,为何检修中的电梯还处在运行状态?商场是否尽到了告知义务,为何没能阻止顾客乘坐电梯?而在人不幸陷落之后,电梯为何没能触发安全装置自行关闭,一旁的工作人员为何没及时按下紧急制动按钮?电梯质量是否存在问题,日常维护是否埋下隐患,安全培训是否到位?这一连串的疑问,期待有关方面在周密细致的调查之后,作出认真、全面的回答,给死者和公众以负责任的交代。

电梯运行中坠落、自动扶梯突然倒转、老旧电梯频发险情……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电梯惊魂”频现于公众视野。而与荆州此次悲剧非常类似的事故,其实2013年也曾在湖北某超市发生过。当时由于维修人员未及时盖上扶梯盖板,导致1名乘客坠落身亡。

“三分靠质量,七分靠安装和维保”,与使用汽车相似,电梯安全也离不开日常的维修保养来保障。假如电梯质量过关,假如安装、维保等规范,昨日发生的惨剧本可以避免。然而在生命面前,任何假设都显得苍白无力。人生没有草稿,生与死不可逆转,任何形式的亡羊补牢都已太晚。

很多人每天都要跟电梯打交道,事故发生后,一些网友回忆起亲身遭遇的“电梯惊魂”,表达出对搭乘电梯的恐惧,甚至留言“以后都不敢坐电梯了”。实际上,类似“风险节点”,又岂止电梯?置身现代都市,没有人可以远离公共设施而独善其身。“防不胜防”的感觉背后,其实是“谁来保障安全感”的深沉命题。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曾作出判断,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正在步入“风险社会”。这样的风险是科技进步的伴生品,更多地来自人类自身,是“人造风险”或者“文明的风险”。从这个意义出发,对每一个人而言,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看到新闻后,暗自庆幸悲剧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是虔诚祈福自己永久远离危险,而是自觉从内心唤起公共安全意识,真正绷紧安全这根弦,并为改善身边的安全环境而付诸行动。毕竟,现代社会各负其责,每个人都是别人“安全环境”的一部分。

在安全面前,任何相关主体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更不可“揣着明白装糊涂”。让我们重温安全生产领域的两个著名法则。“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墨菲法则”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可能性多小,最坏的结果一定会发生。

编辑: 沈媛仪
 
动车停供瓶装水:非一瓶水那么简单
·“状元游街”是范进中举式幽默
·缠访者进县志留的是谁的“恶名”
·不打干亲,玩的哪门子把戏?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人心的“向善”,永远是世间的主流;某些暂时的误解,在事实得到廓清之后,往往也更能映衬社会正能量的高尚风格和积极意义。
辣评(lp)--稿件模板
    在“众创”时代,创业不仅是年轻人的选择,也日渐成为中年人的事业。人到中年,看准“行情”,去操作命运的“股票”。
辣评(lp)--稿件模板
    扶人出了问题,就必须有补丁出现。通过舆论引导老人,虽然可能见效慢,但却是根本的途径。
观点集粹(gdjc)
“状元游街”是唱给教育改革的一出戏
高考状元切莫在“敕封”中迷失自我
观点集粹(gdjc)
旬阳县志里应该记些啥
“把缠访者写入县志”的简单与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