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司马童文集 正文
电视曝光“抠鼻屎”,更像是“做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14 08:41:22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作者:司马童

  “乱扔垃圾什么的,你曝曝光就是了。就连抠鼻屎、穿拖鞋也曝光,这又不是什么违法的事情,建议打个马赛克……”自5月20日起,江苏宿迁电视台《楚风夜话》栏目开设了一档专门曝光当地市民不文明行为的电视节目。关注之余,当地民众更对是否该给被曝光者打马赛克而众说纷纭、分歧甚大。(8月13日中国广播网)

  曝光“不文明”,竟还抓拍公众场合的穿拖鞋、“抠鼻屎”?这在身处宿迁之外的旁观者听来,肯定会觉得颇为“奇葩”,乃至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宿迁人”大概并不感到有多意外:一来为创建文明城市,今年6月,宿迁市发布的《宿迁文明20条》中,就把上述行为归入了“不文明”之列;二来节目播出之后,据说当地市长“很看好这节目”,并要求“要天天曝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档电视节目,突然大强度、高频度地曝光起市民百姓公众场合穿拖鞋、“抠鼻屎”等的所谓“不文明”现象,且在不少网民的纷纷质疑之前,还将“被曝光”者的面部形象完全呈现,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媒体方面的“独断专行”,而是缘于可想而知的“上命难违”。所以,尽管这类抓拍时会与市民发生争执,“有时连摄像机的电池都被抠下来了”,而节目本身仍在“反响良好”地持续运作。

  创建文明城市,减少和杜绝不文明现象,这是官之所求,也是民之所愿。作为一种宣传和引导举措,在一地一范围经过集思广益,列出诸如“文明XX条”的促进之法,倒也不可或缺。譬如,《宿迁文明20条》里提及的“轻声关门”这一条,我看就很有必要。因为稍早之前,刚刚看过一则报道,说是一位出国留学的年轻学子,起先颇受房东老人的欢迎,并获得了不少的关照与帮助,但后来由于其不注意晚上回来时的轻声关门,终于被房东老人忍无可忍地下了“逐客令”。

  只是,“性急吃不了热粥”——文明引导同样如此,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而不能急于求成,总想着一蹴而就地“一口气吃成胖子”。真要照后者行事的话,则非但会“欲速则不达”,还易给人带来“轰轰烈烈走过场”的演戏之感。就拿公众场合的穿拖鞋、“抠鼻屎”来说,其行其状或有“不雅”成分,但也确实没到可以拍下之后,拿到电视节目“任性曝光”的违规违法程度。总不能讲,“市长说了好,不曝也得曝”了吧?

  曝光“抠鼻屎”,其实更像是场“迎检戏”。可能在某些领导和决策者眼里,体现创建文明城市的思想重视、措施有力,就得“矫枉过正”,甚至有那么点“走火入魔”;这样,才既显得本地本城的“与众不同”,更突出了其强力狠抓的“加分亮点”。可是,透过“虚热”冷静去想,即便是在动出电视曝光“抠鼻屎”脑筋的设计者看来,他们是否都深信不疑于,有了这样一段时间的“大曝特曝”,就能彻底有效地“持续文明”了么?

  说曝光“抠鼻屎”更像是场“迎检戏”,是因为众所皆知:文明素养的培植和提高,更多还来自于“润物细无声”的从早抓起、从细抓实。故而,如果我是考核评价的一员,对于曝光穿拖鞋、“抠鼻屎”之类的争议性“狠招”,至多一笑了之,也是不会特别加分来“以资鼓励”的。

编辑: 沈媛仪
 
一天两起安全事故 警钟该咋敲?
·抚慰伤痛,让救援与究责同行
·身中七刀认定自杀 警方不妨释疑
·群众情绪稳定有赖信息传播通畅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地方要发展,得靠媒体多关照。媒体应认真审视自己的态度,运用舆论武器时须多几分善意和谨慎,以免伤及无辜。
辣评(lp)--稿件模板
    要让“2.5天短假”顺利落地开花,还需在三方努力创造条件。不但需要各项配套措施跟进,还需要上上下下思想观念转变。
辣评(lp)--稿件模板
    避免放生成杀生,需要放生者理性、文明、有序放生,如果你连一点生态知识都不懂,还是不要随意、盲目放生。
观点集粹(gdjc)
教师跳槽当警察,为梦想还是为津贴?
“状元县”教师争考警察映照了什么
观点集粹(gdjc)
拒载“熊孩子”之争 被遮蔽的真问题
如何看待“熊孩子骂乘务长遭拒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