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宽容看待2岁女童的“病房日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14 10:58:20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妈妈在照顾患病的女儿。

  “我要与白血病这大坏蛋作战,不怕你,我有超能力”“爸爸妈妈,我是幸运的吗?我要加油!”这是一名患上白血病的2岁孩子的“病房日记”。这篇“病房日记”在7月末,首先在徐州“U我们”微信公益小组的群内发出,很快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并转发。在两三天内,患者家人就收到了近3万元捐款。然而,“病房日记”也引发了争议,有网友质疑,成人以孩子口吻写的感受,是在“过分煽情”“吸引眼球”。(8月13日《扬子晚报》)

  这些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关注与传播,进而收到大量捐款的“病房日记”,也迎来了不少的质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只有2岁的孩子,话还说不利索,自然不可能自己去撰写所谓的“病房日记”,而成年人模仿2岁孩子的语气,以第一人称来描述孩子的心理,本身就是一种虚构,说得严重点就是一种欺骗。尽管救助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通过虚构一篇煽情的“病房日记”的方式,显然有博取大众同情,甚至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客观而言,质疑者的观点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撰写日记的成年人是在各种假设、揣测孩子心理的基础之上写成的这篇日记,基本等同于一种文学创作。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志愿者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帮助这名孩子和她背后的家庭,而且日记中所披露的孩子的病情,他们家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一些治疗过程中的细节,也都是真实的,并非虚构。而且,志愿者也没有掩饰自己创作这篇“病房日记”就是想引起社会关注,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

  从结果上来看,这些志愿者也确实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最终为亟需救命钱的孩子筹集到了部分善款。其实这件事和前几天引发全国性关注,发生在四川大凉山的“最悲伤小学生作文”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篇作文事后也被质疑是由当地的志愿者代笔,事后志愿者也承认帮助当事小学生进行了整理。问题在于,即便“病房日记”是大人捉刀代笔,即便“最悲伤小学生作文”是志愿者修改过的,但是这都不能改变背后最为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孩子亟需救命钱,父母双亡的小学生亟需帮助。

  现在因为“病房日记”得到了关注,孩子的救命钱也有了希望,这不是所有人都看到的结果吗?如果说志愿者和质疑者之间有什么分歧的话,那也是在做事的方式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目的上却都是一致的。更何况,志愿者在基本事实的依据上模仿2岁孩子写作日记,也算不上不择手段。

  现在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我们身边再有人罹患重病,无钱治疗的时候,我们不用靠“病房日记”之类的来吸引眼球,换得捐款。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也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我们期待它早日得到贯彻实施,早日发挥现实作用。(苑广阔)  

 
编辑: 沈媛仪
 
天津爆炸事故警示: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
·电视曝光"抠鼻屎",更像是"做戏"
·围观三峡主任的“贪腐三十六计”
·专业精神是对生命的最好守候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简单的几句话,饱含了一名年轻的消防战士对家人和事业的厚重担当。网友的心声就是一种崇高的敬意,就是一种最高的礼赞。
辣评(lp)--稿件模板
    安全责任必须从上到下一一传递到位,不能“嘴上跑火车”,一竿子插到底,层层担压力,唯有如此,安全事故才能尽可能避免。
辣评(lp)--稿件模板
    地方要发展,得靠媒体多关照。媒体应认真审视自己的态度,运用舆论武器时须多几分善意和谨慎,以免伤及无辜。
观点集粹(gdjc)
总理要求及时公开信息如何落实
专业精神是对生命的最好守候
观点集粹(gdjc)
电视曝光“抠鼻屎”,让人不适的违和
曝光不文明行为也要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