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
14日晚上,在安徽合肥马鞍山路的万达广场,一名八九十岁的老太坐着小马扎摆摊卖鞋垫,当时风大夜寒,老太却靠在灯柱上睡着了。一位女子为让老太早点回家睡觉,将剩下的几十双鞋垫全买下了。记者辗转联系上当事人,她是一名投资公司的老板,为人低调不愿多谈,称应把焦点放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12月17日《安徽商报》)
有一种温暖叫低调行善,有一种爱心叫“买光鞋垫”。安徽合肥的那位女老板,因不忍老太寒夜守摊,善意撒谎称“买回去发给公司员工”,才放下四百元,零钱也不要找地拿走了全部鞋垫。尽管记者采访后了解到,这位为人低调的女老板早已行善多年,可透过这暖人的一幕,我却想到了微信朋友圈中经常出现的一则段子。
这则段子的大意就是,天寒地冻之时:看到路边有买菜的,能买就尽量多买点,好让人家卖完早点回家;遇上有学生或骑车、或步行地匆匆过马路,开车的能慢就慢点,能让便让下,孩子们衣帽捂得紧紧的可能顾不到车过来……这些谆谆善诱的话语为啥我记得这么牢,是因为每看一次之后,都能真切感悟到“帮助他人就是提升自我,约束自己才有和美人间”的朴实道理。
可以相信,安徽那位女老板寒夜上街“买光鞋垫”的感人善行,显然不是一时一处的“心血来潮”,而是源于她潜移默化的热心助人。但是否可以这么说,她在平时的上网浏览和微信朋友圈里,应该也时常读到那些正能量的“劝善段子”,并触动心弦而记在心里。所以,当她在现实中遇到了“熟悉的场景”,就自然而然地像“尽量多买菜”那样,当即作出了“买光鞋垫”的爱心选择。
从来的说法都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今而论,我以为生活中多一些正能量的言语和传播,绝不是装模作样地以显良善,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高调说教;只要说得在理,传得有效,这些“正面段子”就会渐渐演变成情的温暖、爱的召唤,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崇尚感恩、相信美好、乐于付出。反之,要是现实中耳闻目睹的,常常是“人心险恶”“行善被讹”等的负面信息,久而久之,难说不会慢慢认同“好人已绝”,且日益“心如坚铁”。
“买光鞋垫”有善意的驱使,但也不应忽略善诱的影响。稍早之前,杭州的一位“鞋垫奶奶”,同样引起了舆情的聚焦与关注。起先有传言称,杭州这位93岁高龄的老奶奶,老伴走了,家里还有一个瘫痪的儿子需要照顾,引得路人每当老奶奶摆开摊子,许多人就你五十我一百地去“买”一个鞋垫,有人甚至还一下就拿出3000元塞到了奶奶的包里,吓得老人都不知所措了。后来虽说真相大白,老奶奶有退休工资,只是不愿寂寞才出来摆摊,但透过众多市民的“高价买鞋垫”,何尝不能说是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的与时俱进呢?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寒冬又至,比起网络上、微信里仍在流传的善诱段子,像安徽女子“买光鞋垫”这样的正能量报道,更是一种鲜活生动的积极榜样,也肯定能让不少人有样学样、见贤思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