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涤明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预防腐败局原副局长崔海荣就药价改革调研后发现,药品已达18万种,老百姓基本常用药仅500多种。药价的虚高问题和重复药制作问题非常惊人。不合格药品约占33%。他建议:进口药盒上打上报关价,国产药出厂时在药盒上打上出厂价。(3月6日《法制晚报》)
药盒标价,不失为一种办法,但不宜高估对抑制药价虚高的作用。虽说,药企因为出厂价格低而获得的利润较少,但从出厂到患者的“一系列”环节中,每一环节都对其产品销售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也就是说,药企与各个“流通”环节都存在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下,药盒上的标价可能就不是药企一家的事,而既关系到大家的共同利益,标价就得大家商量着来吧?比如,出厂一元钱一盒的药,就可能标价为10元,否则,“环节”上那些人就不愿意跟你合作,那你的药还能进医院吗?现在的药价是厂家说了算,而不是政府定价,尽管说,药价放开了也不能随意涨价,但药品涨价的招数从来不缺,比如中国每年审批的“新药”达数千、上万种,实际上没有多少真正的新药,而是为涨价换马甲。如果厂家与合作者以这种方式“标价”,“药盒标价”是不是很容易破解?
医改以来,有关各方关于解决药价虚高的办法不可谓不多,但没有一个奏效,原因是没有治到问题的根本。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对市场失灵问题,总是企图以行政手段解决,结果必是徒劳。市场机制如果是有效的,就不会出现产品价格虚高问题;价格严重背离市场规则,一定是存在市场垄断。药企无法垄断市场,但药企作为生产者,并不能与终端的消费者直接交易,中间隔着药商和医院;药商也垄断不了市场,因为销售终端是零售药店和医院。零售药店显然不具有垄断能力,那么,医院的垄断嫌疑就最大了。事实上,让患者买什么药、买多少,乃至于一个医院进什么药、不进什么药,进哪家、不进哪家的,权力多在医院。一些地区试点医药分家,目前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医生有办法让患者到指定药店买药,等等。毋庸置疑的是,目前的医院体制,特别是那些医疗条件好的公立医院,由于医疗资源供不应求而产生垄断性,导致的竞争不充分,甚至不存在竞争。药价因操控而虚高,便不可避免。而所谓“药企不敢降价”,药商故意抬高药价,主要是为了服从满足末端“药商”——医院、医生的利益需求。
医改并未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或者说,这个问题就不是医改能解决的。市场的问题只能通过市场手段解决,只有当优质医疗资源不再过于集中,优质医院大量增加,形成充分竞争,少数医院对药价失去操控能力,药价虚高的局面才有望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