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近两个多月来,不少地方蔬菜价格动辄翻倍、涨幅惊人,北京市的蔬菜平均涨价幅度在40%以上。现在大妈大爷们去超市买菜,已经不是“论斤称”,而是开始“按个买”了:2个茄子,3个西红柿,1个土豆……(4月11日《中国证券报》)
蔬菜的价格走高,从两个方面可以佐证。一个是官方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以白菜为代表的蔬菜价格今年涨势明显,白菜价格每千克为5.13元,较1月初上涨122%;一个是民间的,菜价成了“段子手”创作的源泉:下馆子吃饭,葱蒜炒肉这样的菜已成豪华顶配。从“论斤称”到“按个买”并没有花多长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的发生?
“蔬菜储备”的缺乏。各地都有蔬菜储备机制,也建了不少储备仓库,“论个买”实际上暴露出蔬菜储备机制的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把储备蔬菜这样的事情当作民生事业来做。建立和完善蔬菜储备机制,以备不时之需,显现的是一个地方政府的担当与能力。
“联动机制”的缺乏。想起去年关于河南菜农的一条新闻,卖掉一三轮车青菜的钱,竟然不够吃一碗烩面,他们只能无奈看着蔬菜烂在地里。有的地方青菜销不出去,有的地方蔬菜不够吃;这里的苹果价格昂贵,那里的苹果却坏在仓库里。互联网时代,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地域之间、供需双方的有效联动,这样的情况还会发生。
“身边蔬菜”的缺乏。很多地方说菜价上涨了,这是事实。可在笔者生活的江苏徐州沛县,菜价就没有上涨,而且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因为我们这里有“身边蔬菜”,县城周边规划了很多“靠近县城的蔬菜基地”,菜价能高到哪里去?这启示,政府需要把菜地“搬”进城市或郊区,这样就能纾解价格走高的现象了。
“减少环节”的缺乏。蔬菜价格走高,菜农真正赚钱了吗?未必。价格飞涨,真正赚钱的是中间环节。一把小小的青菜要经过10多个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层层赚钱,到了市民手里也只能“按个买”了。要改变这种现象,实现蔬菜的直销就是该考虑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