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用好“硬约束”培育青年终生锻炼习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4-20 09:34:42  稿源:宁波日报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这为改变体育教学长期被学校教育边缘化的现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长期受升学压力影响,不少人心中形成了语数英物化是“主课”,政史地生是“副课”的“格局”,音体美则被忽略在角落。虽然体育课考核和体质健康指标的评价体系都有,但几乎没有人因体育课不及格、体质健康不达标而影响升学或者毕业。

  究其原因,是体育教学和体质健康指标执行过程中太过“人性化”,没有用硬指标来约束,只要文化课过关,就不会让体育成为孩子升学的“绊脚石”。但这是帮还是害了下一代呢?青年时期疾病抵抗力强,身体恢复快,到老年身体“亮红灯”再锻炼,为时已晚。

  人都有惰性,如果仅靠提倡,没有一点“硬约束”和考核压力,就无法将所有学生的身体真正调动起来。而只有多接触体育锻炼,感受体育锻炼和比赛的魅力,学生才能产生兴趣,进而培养出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青年中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时尚,并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个人品格。

  “硬约束”首先要将体育素质达标情况与升学和毕业真正挂钩。近日,一则清华大学要求毕业生游泳必须达标的新闻,引起了教育界和体育界热议。应该为这样的举措大声叫好,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学校、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同时,应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体育考核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不让体育考核成为“法外之地”。

  其次,“硬约束”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教育主管部门要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加强对体育教学课时、方式、效果和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评价考核和抽查力度,对触及“硬约束”红线的要通报批评,约谈学校主要负责人,督促其立即整改。

  第三,“硬约束”要有硬件设施作保障。目前,学校体育设施和场所的数量,整体还很难满足全体学生需求,农村地区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另外,城乡社区的体育设施和场所同样不足,很难满足青少年就近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这方面还需加大投入。

  此外,“硬约束”还要有“软情怀”,那就是要注意培养和结合学生兴趣。通过举办大量且不同项目的体育比赛,调动在校学生广泛参与,让他们在比赛中发现和培育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兴趣爱好促身体素质提升,体质健康达标则是水到渠成之事。

  这样的“软情怀”还需“软实力”支撑,即专业教练。一名好教练就是一粒“种子”,除了多培养有不同专业特长的体育教师、引入退役运动员外,还可鼓励各级专业队伍和明星运动员多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新华社青岛4月19日电)

编辑: 郑晓华
 
“侠女护士”一声吼,“坚决打击”才出手?
“豪华陪嫁”到底是谁拍的,是出于什么动机上传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关方面不能见疑不查,不能让其“大隐隐于市”。
在以往的类似案件中,赢家是法律,是人类,但是作为“受害者”,也最应该得到某种补偿的大自然,却仍旧是输家。
当抽象的法律概念与民众情感、情绪、伦理、价值等融为一体的时候,这样的法律是充满人性的,是符合法治精神的。
人们对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一轮调控政策的结果,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实施政策的决心和举措。
当钻空子成为钻空子的通行证,中国式假结婚、假离婚诱发的道德风险和执法缺位,由谁来买单?
观点集粹(gdjc)
你跟他讲“素质教育” 他跟你说“北大清华”
有什么样的高考,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观点集粹(gdjc)
本应该改为余额计息
“全额计息”:格式条款陷阱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