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网店售卖“主编”头衔拷问职称制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1-03 10:34:30  稿源:宁波日报

  盛翔

  在久被诟病的“论文经济”视野之外,部分高校教师为评职称,争相买图书专著“挂名”的风气逐渐兴盛。围绕图书专著的“挂名”,从内容代写、主编挂名,到代购代销,已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1月2日《北京青年报》)。

  职称评定过程中,论文造假、腐败寻租等丑恶现象,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原因在于,评上某某职称,对于当事人利益重大,工资待遇不一样,退休金也不一样,好处是终身制的。同样一个教授,职务意味着你教什么水平的学生,职称意味着你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诸如各种文化单位,还有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职称,哪怕所评职称跟实际工作八竿子打不着。

  没有职称,别说晋升无望,就连工作也不一定能保住,工资待遇和退休金活该比别人低。正因职称如此重要,所以才有人要“买通”杂志,“买通”鉴定委员会,“买通”职称评定委员会,从论文到证书,从专著到最后投票,要的是数量,无关质量。既然论文可以公开买卖,“专著”和“主编”在网上公开售卖,也无非是这条灰色利益链的延伸而已。各种乱象背后的原则只有一个:职称评定标准需要什么,造假市场就提供什么。

  从投资角度看,花这点钱买个“主编”头衔,糊弄过去评上职称,所费一年就能挣回来,还终身受益,可谓无比划算。整个利益链条上的人,从鉴定委员会到评定委员会,也大概心知肚明。比如,某一本省级地方教材,先后出过多个版本,但不同版本挂着不同的副主编名字,原来,很多地方院校的老师,都用这本教材来评职称。职称评定居然荒诞若此!

  职称制度的这些问题,当然不是什么秘密,也不能说相关部门不重视。事实上,这些年,职称制度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先是跟外语和计算机脱钩,不再统一要求,后来又下放评审权,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去年初又提出,职称评价应摒弃从前“一刀切”的方式,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

  可是,只要职称评定不是纯粹靠脸熟靠关系说话,总还得“唯”点什么,总还得有量化要求。挂名主编的泛滥,只是其中冰山一角而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职称评定滋生腐败乱象与疯狂造假,还阻碍学术和科研发展。没水平的人容易在职称评定中混过去,本身就对高水平的人不公平,如果后者还不想同流合污,则必定成为职称评定中的失意者。

  大家都不把心思放在工作本身,去炮制垃圾论文混职称,投机者大获其利,这样的职称制度还有无存在必要,是值得反思的。既然职称制度改革改来改去还是老样子,那么,是否到了应该取消职称制度的时候?要知道,那些早就不谈职称的领域,并没有因此出现任何问题。反倒是,脱离实际工作,仅以职称来定工资待遇,既不公平合理也无任何必要。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吐槽“家庭医生” 是个善意提醒
家庭医生应先求“医”再求“数”
观点集粹(gdjc)
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线
携程亲子园虐童,追责必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