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金箔入酒是厂商在玩“点金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05 08:52:59   稿源: 红网

2月4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媒体回应金箔入酒时表示,金箔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当中,不会吸收代谢,因此对健康不会造成影响,既无危害也没有益处。在国际上,金箔作为着色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更多的是考虑感官需求。(2月4日中国新闻网)

至此,关于金箔入酒本身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即使在国际上,金箔作为着色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但更多的是考虑感官需求,其中也没有特指酒类。那么,金箔入酒能满足什么感官上的需要?除了眼睛能看出金箔的黄色外,耳朵听不见它的声响,嘴巴尝不出它的味道,鼻子也嗅不出它的气味。而且,按照每公斤白酒0.02克金箔的最大添加量,也无法能让酒体呈现金黄色,只是晃动液体会“金光闪闪”。如此说来,酒中是不是加了金箔,如果没有专门的试金石,就只有凭厂家的说法了。

本来,金箔入酒由卫计委出面征求意见,多少给人以有关健康的意思。但实际上,金箔作为添加剂加入食品中,不会吸收代谢,对健康既无危害也没有益处。那么,金箔入酒目的何在?按照“国际上”的做法,金箔作为着色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其作用是着色,只要不是色盲都能看得见,因此会满足某种感官需求。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但金箔入酒,以每公斤0.02克的最大使用量,以物理方式将其汽化,使其均匀分散成小分子,再将这些小金分子通过复杂的工艺加入酒中。这样能不能让酒体呈现带来感官刺激的金黄色?看来除非结合橙汁的生产工艺了。

那么,这种对身体既无危害也没有益处,也没有直观感官体验的东西,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种故意抬高商品身价的做法,根本不用到“国际上”去找依据,国内为了满足一些特殊需求,早已经把黄金做到食品上了,让有些礼品盒都有了收藏保值价值。而金箔入酒这个“金点子”无非想是在抬高商品身价的同时,抬高商品价格。既满足了土豪们挥金如土的奢侈消费,也可让相关企业获得暴利。

让人奇怪的是,这种本应有专业机构就可以鉴定的酒类“新配方”,为何由卫计委出面征求意见?征求谁的意见?而这次煞有介事的征求意见,只不过是因一家白酒企业的提议。如果是商务部出面,那倒可能是“在商言商”,卫计委如此卖力就让人莫名其妙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原卫生部相关部门曾于2011年下发过“关于对‘金箔酒’进行卫生监督有关问题请示的批复函”,其中明确表示,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的生产原料,也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怎么到了卫计委二合一的时候,再次为金箔入酒试探民意?

这就让金箔入酒目的何在的问题变得很微妙。一种与商品质量毫无关系的“生产工艺”,而且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任何感官享受的“新酒品”,怎么会成了卫生和计生工作的内容?而当所谓的“金箔入酒”被证明毫无意义时,这种“新工艺”的目的就昭然若揭了。试想,如果500g装白酒只添加最多0.01克金箔,按目前市价99.99%黄金原料价格仅200多元,也就是说一瓶白酒添加金箔的成本不过2元多钱。但是,商家营销可能会利用加金箔来抬高价钱,将一瓶酒的价格提高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从中牟取暴利。因此,金箔入酒是企业在玩“点金术”。

文/知风

编辑: 沈媛仪
 
个人“税号”到来,不得不说的话
·我们为何只看到"全总点名富士康"
·钢铁味雾霾能否和腊肉同罪同罚?
·年终奖大方 平时待员工也别吝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国家卫计委就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征求意见,是基于金箔酒销售合法性存疑和用量无标准的现实,而做出的民意征求函。
辣评(lp)--稿件模板
    纪检监察系统既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又要切实保护没有问题的党员干部,主动为他们撑腰。
辣评(lp)--稿件模板
    名店传递的儿时记忆、乡土特产、店规店风乃至商业文化等也构成一种乡愁。而“宁波一副”带给市民的恰是“舌尖上的乡愁”。
观点集粹(gdjc)
白酒加金箔,不靠谱的“物理反应”
白酒玩“混搭”,提的是品质还是身价
观点集粹(gdjc)
“保证第一喜欢你”是个不错的缓兵之计
孩子中“独”了,父母吃“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