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最强大脑》让科学的面孔更亲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17 09:44:55   稿源: 京华时报

如果说有什么电视综艺节目可以堪称高标准,我想《最强大脑》肯定算一个,因为这档节目在娱乐价值之外提供了更多营养。

话说2014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被颁给了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三位神经科学家。在颁奖之前的预测中,所有关注焦点都聚集在了神经科学和量子学两个领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尖端的学术研究是那么高冷,但《最强大脑》却给了冷僻的神经科学一张亲切的面孔,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经科学领域多了一点了解。当然,我们没必要指望通过观看一档娱乐节目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粉丝,但是正如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对该节目的评价,“至少唤起了更多人对心理学的关注和兴趣,也许未来报考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可以更多些”。

对比《最强大脑》第一季面临的质疑,今年的《最强大脑》一路稳稳走来。“蜂巢迷宫”那一集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迷宫让幕后的科学团队浮出水面,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院的团队所设计的前所未有的“异形迷宫”就是受到2014年诺奖的启发。这个设计可以被理解为科学界最为时尚的作品,让大众迅速对科学前沿快速获得感性认识,虽然是跟风,但其价值显然与娱乐圈的流行风尚不可同日而语。

值得肯定的是Dr.魏保持了他一如既往的冷面判官风格,“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被很好地贯彻在这一季的节目中。我喜欢他对游戏规则的坚持,让这档节目保持了它应有的科学味儿。的确,很多时候我们稍微多一点人情味儿,节目的发展会让人更加舒服。但太多的人情味儿会把一切都搞得软绵绵、黏糊糊。假如一档科普娱乐节目也要搞得如此滥情,那真是要让人绝望了。

虽然我喜欢干净利落的科学的感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节目缺乏人情味儿,也不意味着Dr.魏是一个没有人情味儿的学者。73岁的吴光仁老先生挑战记忆圆周率小数点后5000位的这一个环节,是《最强大脑》开播以来最具人文精神的一个环节。在老人表演完之后,Dr.魏选择了拒绝评分,这种拒绝反而是温情的表现。确实,老人的记忆是依靠一种技巧,而不完全是某种天赋,如果实实在在地按照科学标准来打分,显然是不可能过关的。但是如果因为感动而给出一个不符合科学标准的高分,则意味着Dr.魏自食其言,也意味着节目背离了它最初的原则。拒绝评分,是对老人最大的尊重。不仅如此,Dr.魏终究没有忘了任何一个科普的机会,向大家介绍这是一个脑神经可塑性的例证,真是尽职尽责。

在第一季的《最强大脑》中,选手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些拥有特异功能的天才。但是在这一季的节目中,那些单纯依靠天赋的选手不再能够轻易获得晋级资格了。本季的《最强大脑》更注重多种因素的统合,例如空间感知与空间记忆、工作记忆与运算处理、视觉记忆与运算处理等等。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脑力的奥运会,选手们除了具有天赋之外,还必须具备某些技巧。这的确提升了节目的价值,从上一季单纯的猎奇和科研价值发展到这一季关于学习科学的内涵。如果未来《最强大脑》能够保持它良好的观赏性、科学性,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它对大众科学的普及性,我想这节目就真的堪称完美了。

(吴亚滨)

编辑: 沈媛仪
 
山羊还是绵羊争论并不多余
·春运如你所见亦如你所不见
·万元搭“鹊桥”与日本马桶盖
·某些神秘"业主"已经露出狐狸尾巴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对待春节回家这件事,也当如是观之,不能只是从恐归者“我”的角度来看,而更应放在孝的层面、亲情的层面来考量。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管过去一年里你的心愿有没有实现,不管年味“淡”了还是“浓”了,年总会在那一特定时刻如期而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房祖名作为专业演员,“哭”是基本功,眼泪更应该像水龙头一样可以“收放自如”,好歹也应“即兴表演”一番。
观点集粹(gdjc)
该如何反思火车卖货“抱着金鸡不下蛋”?
火车上15元的盒饭为啥买不到?
观点集粹(gdjc)
暂住证变居住证,没了“二等公民”
居住证应成为新型户籍制度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