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燕明
春节前后,陈仓区纪委牵头,联合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委组织部和区人社局分五个组,对镇街、区级部门和基层站所、服务窗口共计145个单位的廉洁过节、纪律作风、公车封存等情况进行了三轮检查,现对督察情况进行实名通报。其中“2月25日至2月26日检查发现:2个单位的2名干部上班期间玩手机、1名干部办公桌上摆放零食”这条引发争议。(4月2日《华商报》)
“反四风”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官场的风气,的确有明显好转。为了更好地对各地的“四风”行为进行纠正,一些地方的通报提上议程。作为中央通报的辅助,地方通报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不过,从各地通报的内容来看,一些地方仍然在打马虎眼,通报的大多是上班玩游戏、炒股等芝麻大的小事,再如此次的办公桌上有零食,至于“三公消费”等民众关心的问题,却往往只字不提。这般现实,的确消解了各地通报的制度善意,亟待纠正。
“拿办公桌上有上零食来凑数”的地方通报,其背后一些政府部门对待工作的态度,已经显而易见。显然,这些地方的通报,之所以要拿办公桌上有上零食来凑数,其背后仍然是根子上的意识未变——还是喜欢敷衍了事的办事风格,还是习惯玩任务的节奏。地方政府部门这样的做法,便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也是亟待纠正的。先有形式主义的执政意识,后有“通报拿办公桌上有上零食来凑数”的敷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
如今,对这样的通报进行批评,其实在情理之中。不过,若要更进一步进行审视,则需强调一个常识:对敷衍了事的通报,要批评更要纠正。可以说,对拿上班玩游戏凑数的通报进行批评,的确很痛快,但痛快之后呢?这其实更加值得思考。可以说,对类似的通报进行上纲上线的批评,并非此事的目的,问题的关键,是要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就此来说,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如何纠正类似问题,显然更加迫切。
如何纠正通报拿办公桌上有上零食来凑数一般的事情呢?一方面,对于地方政府部门通报的内容,需要一个后续的监管机制,在这里,地方政府通报的内容,有没有如实通报?有没有避重就轻等等,都能得到很好地反馈,如此方可形成良性机制;另一方面,对于地方通报中发现的问题,不能点名批评了事,更不能点到为止,而必须深挖细掘、寻根究底,去发现这背后的真问题,该问责的要问责,该处理的要处理,该完善制度设置的亦不能停滞不前。
可以说,对于“通报拿办公桌上有上零食来凑数”一般的事情而言,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审视,无疑是要建立一个更加良性的官方通报机制。在这样的话语体系里,官方通报应从避重就轻主动向举重若轻转变。唯有如此,官方通报的现实价值方可体现,不然,又只是一个光鲜亮丽的政绩工程罢了。(杨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