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正文
是否全面放开二孩应该“讲科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11 08:40:36   稿源: 新华每日电讯

自“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否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一直有不少人联名上书相关职能部门,呼吁尽早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70后群体已成为呼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体,“随着年龄增大,生育能力减弱,再等上两三年,即便政策放开,我们也没法再生了”。面对这些声音,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表示:全面放开二孩暂无时间表,“尚未提上日程”。

是否应该全面放开二孩,是一个政策问题,更是一个科学问题。当年,中国决定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就是科学地研判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新华社1980年公布的人口发展进程预报称,不实施计划生育,2000年中国人口要过14亿。不管具体数字如何,科学界当时对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是有共识的。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政策也要不断调整。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并不是僵化地执行事实上的“独生子女制度”。目前放开单独二孩,就是对人口发展趋势的回应,这在客观上呼应了科学界对我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判断。所以,究竟生育政策该不该继续放开,这一科学问题完全应该放到公开平台进行充分讨论。而且讨论者不能总是来自民间、来自学术界,形成“舆论场上热闹、现实中冷寂”的场面,决策部门也应加入到这场讨论之中。

用“暂无时间表”这样的表述来回应,是无法让公众得到满足的。不管全面放开二孩有无科学依据,既然民间呼声如此强烈,有关部门理应开展有关调研,并时刻向公众公开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鸵鸟心态”不足取,决策者不应总是搞“闭门会议”。毕竟,生育政策的制定并非国家机密,又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否定还是延迟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公众原因,否则,“尚未提上日程”的说辞就成了一种敷衍。

用行政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尽管在实践中被证实积极有效,但是常常会因过程冗长,出台没有赶上时机,让执行效果打折扣。比如马寅初在提出“新人口论”时,如果他的建议得到重视,后来我国的人口形势或许也不会那么严峻。因此,政策实施一定要跟上有利的时机,一旦条件成熟,科学论证充分,就不应该拖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生育意愿有下降的趋势,如果等到现在尚有意愿生育二胎的人群过了生育年龄,年轻一代或许更不愿生二孩。

不得不承认,如今有强烈生育意愿的一部分民众,与生育政策主管部门存在诸多认识上的矛盾。前者容易从情感上思考问题,比如担心自己唯一的孩子过于孤独,担心未来没有人给自己养老;而后者应当摒弃部门利益观念,消除决策过程中的障碍环节,从更大格局思考未来人口政策的走向。要让双方达成共识,就应该拿科学来说话,用不偏不倚的数据展现事实。

过去我们常可以在农村看到“少生孩子多种树”的标语,现在网上有了调侃,说以后的标语会改成“多生孩子才能富”。当然,每一个人都希望不会出现这样荒诞的局面。我们理应告别靠口号治理国家的时代,更不愿意看到因为强行推行政策产生悲剧。如果遵循科学规律,政策就会变得温柔一点,执行的阻力也会小一些。一旦科学论证成熟,政策跟进刻不容缓。一代人的迟缓,可能给几代人带去麻烦;一代人把握住时机,几代人也可能因此受益。王钟的 

编辑: 沈媛仪
 
四年狂揽65证 “证霸”为何敌不过名校普通生?
·是否全面放开二孩应该“讲科学”
·“医闹遗书”是个黑色幽默
·“中国好闺女”为何嫌奖金烫手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在悲剧事件后追究过失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并非喧宾夺主或不近人情,而是体现着法治社会的价值取向。
辣评(lp)--稿件模板
    逼吃屎尿令人震惊,实为少见的教育之殇。持续时间长,从二年级到六年级,长达5年时间……
辣评(lp)--稿件模板
    “永琪”到底是“真死”还是“假寐”,有关监管部门应当查清楚,不能让它走个注销程序,就一了百了。
观点集粹(gdjc)
撑伞门,不问是非何谈对错
撑伞不是“无发无天”的必然象征
观点集粹(gdjc)
警惕“羞辱文化”在互联网上狂欢
男子暴打女司机的三层“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