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爱不爱狗都需理性,请彼此尊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14 11:36:57   稿源:

乌鲁木齐的王先生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一气之下拿起棍子打狗泄愤的行为,竟然惹来这么大的麻烦。昨天晚上,一组“男子棒打小狗遭人肉搜索,鞠躬道歉”的图片报道,经各大媒体官微、客户端发布,立刻登上关键词、热搜榜排名,成为当晚最热的新闻。

从图片和文字报道上看,事情发生在5月10日。王先生的小孩被一条流浪狗吓哭,他拿起棍子把小狗嘴打歪,一位路过的爱狗热心人士制止了他,并发生争吵,双方在市民的劝说下态度得以缓和,并各自离开。5月11日,王先生发现自己的事被捅到网上,并遭遇“人肉搜索”,自己的姓名、家庭地址、手机、QQ、车牌号等个人信息被曝光,本人、妻子和同事遭遇陌生人骚扰辱骂。

迫不得已之下,王先生于5月12日下午在乌鲁木齐一家酒店门口,向来自全疆各地以及广州、上海等地的50多位“爱狗人士”鞠躬致歉。然而,没完没了的爱狗人士显然不打算放过王先生,继续指责王先生,并攻击王先生的父亲,甚至有人跳到他们家车顶上进行踩踏,直到王先生答应支付1万元用于小狗的治疗之后,一家人才得以离开。

王先生显然低估了所谓“爱狗人士”的狂热和暴力的程度。在遭到网络暴力的人身攻击,个人隐私被曝光情况下,依然敢毅然决然地面对几十位“爱狗人士”,颇有种“千万人吾亦往矣”的豪迈,那是因为他相信人和动物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是应该能够好好说话的,所以在道歉之后,还留下来回答他们的提问。可惜,爱狗人士击碎了他的梦想,这种几乎不死不休的暴力举动,不仅伤害了王先生一家,也伤害了更多非爱狗人士的普通人。他们打出来的横幅是,要求这位“虐待狂”向“全国人民”道歉。

“全国人民”什么时候给予这几十位爱狗人士的授权?让他们能够代表“全国人民”去对王先生一家施暴?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历史上我们还看得少吗?站在所谓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漫无边际的攻击羞辱,用价值批判取代事实批判,以私刑惩罚取代公法裁决,这种中世纪一样的场景,只会引起更多的人反感,而不应该发生在现代社会。当然,看了网友评论,大多数还是理智的、令人放心的。

有人说那条狗只是叫了几声并没有咬小孩,但在一个怕狗的小孩和一个爱狗人士耳朵里,对狗叫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这个被流浪狗吓哭的小孩,在短短三天之内,不仅遭遇到网络暴力的伤害,还亲眼目睹自己父亲的憋屈,在他心目中该留下什么样的阴影?

我理解王先生对流浪狗吓哭孩子的反应,但并不赞成他当着孩子的面用如此暴力的方式打狗泄愤。我们的法律并没有规定打流浪狗违法,而是有更多关于遛狗要系狗绳、减少流浪狗、养狗要合法守规矩的种种规定,却很少得到所谓爱狗人士的遵守,倒是不少的流浪狗,都来自于主人的遗弃,他们身上有可能携带病毒,咬一口可能致命。真正的爱狗人士,应当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发动爱狗的社会力量,为流浪狗绝育、打狂犬疫苗,倡导科学、文明养狗。还有,王先生这1万元的赔偿支付出来之后,是否用于小黑狗的治疗,也应该有个交代。

现代社会是个利益多元、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不同的利益团体之间完全有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我们尊重爱狗人士对狗狗的情感,但他们也应该尊重不爱狗的人的基本人权。在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如果双方或者一方不能好好说法,试图用暴力的方式压迫对方,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造成社会的撕裂。

好好说话,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修养之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好好听你说话。这种修养,不仅取决于个人素质,还需要执法机构的强力救济。当个人面对组织化暴力时,基本无力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不受侵犯。“爱狗人士”组织化的暴力攻击、恐吓侮辱、侵犯隐私,对非爱狗人士,造成了严重困扰。代表社会公平正义的执法机关,应当出面保护王先生一家免于恐惧的权利,那些跳到车顶上的、曝光王先生个人信息的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法律出面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才能真正构建“有话好好说”的社会环境。李晓鹏 

编辑: 沈媛仪
 
别让抗战纪念日成了“三天假期”
·人大主任的崩溃感从何而来
·别让天价税款"刺伤"捐赠者的善心
·爱不爱狗都需理性,请彼此尊重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近日,一条“洁厕块致癌”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疯转,让大家慌了神,经记者多方核实,已确定这又是一起网络谣言。
辣评(lp)--稿件模板
    张教授的这一奇葩教学方式会给自己的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启迪,会收到他所“期许”的教学效果吗?显然不能。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没有真正树立服务意识,不论行政审批如何改革,一张证明让群众跑到腿软的现象依然无法改变。
观点集粹(gdjc)
“求凌辱教授”的思维跨度是否太大?
“跨下之辱”反证学生不敢否定权威
观点集粹(gdjc)
狠纠违章才是治疗“路怒”的清源良方
遏制“路怒”,还需道路执法者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