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作弊家长糊涂娃,是怎么炼成的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6-12 16:25:03   稿源: 钱江晚报

人生以成功为目标,学习以高考为目标。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的发展、完善的巨大障碍。它对生活最大的伤害是造成了程度不同的原子化生存——人与人不能互相理解与沟通,在人生的荒原上,人显得孤立无援。昨天,央视新闻和辽宁当地的媒体,都报道了铁岭调兵山市的两起高考作弊案件——两个家庭的家长各花2万元买了电子作弊器,孩子考试时他们发送答题信息被抓了个现行。这两起案子里,可以视为原子化生存悲剧的标本。

几家媒体的报道都说是“糊涂家长”,其实这两家的孩子也糊涂得不轻。这两起作弊案件,最叫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家长使用作弊器给考场里的孩子发送信息时,他们不知道,孩子已经把作弊器扔了。这就是央视新闻主持人所说的庆幸之处:孩子没有参与作弊,可以免受法律的制裁。如果家长和父母都栽了,对家庭的打击也太大了——当然也是他们自找的。其中一个女生,直到要进考场了,害怕了,才把作弊耳机扔了。真正是一念之差!是这一念之差救了女生自己。但是,到了考场门外才扔,又说明此前她一直是有作弊的打算的,所以才会走到违法的边缘。我们在替这两个学生感到庆幸的同时,更应看到,有一个不幸,本可避免而未能避免。如果这两个孩子扔了作弊耳机后,再打个电话给家长,父母就不会发信息了,也就不会跨出违法犯罪这一步了!

打一个电话给母亲,时间是有的,缺少的,是打电话通知家长的念头——也是一念之差。为什么缺了这极紧要、关键的“一念”呢?要打这个电话,需要两种支持:第一是道德感、犯罪感。这个支持他们是有的。照理应该想到父母也有违法犯罪的可能啊,但是两个孩子好像连这点联想、类推能力都没有。他们能预感到作弊给自己带来的灾难,却想不到同一个行为中自己的最亲近的人面临同样的危机,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是什么剥夺或摧毁了他们的联想、类推、同情等最基本的思维能力?

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的高考是家里的核心任务,是重中之重,值得牺牲一切去保证高考的成功。高考的成败就是整个家庭的成败,生活变得十分脆弱。从“起跑线”开始,大部分家长就不让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与高考无关的事。也就是说,除了高考,孩子几乎没有多少机会学习怎样对别人负责;十几年里,至少是在家庭环境里,他或她没有理解、谅解他人的必要(别跟我提那种以“孝道”为标榜的、作秀式的集体洗脚);平时就没有或极少训练、培养这种思维和情感的机会,到了高考来临那天,都到考场门口了——高考压力值达到最高点时,没有联想到父母面临的危机,顾自走进考场,这太正常了,太符合父母对他们的一贯的要求了:只要高考考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据报道,家长事后问孩子,自己把作弊耳机丢了,怎么不告诉爸妈?难道他们不觉得,这话问得有点晚?

如果用这个眼光来看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高考特殊的管理方式,就清楚他们的成功是以什么为代价的。戎国强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 沈媛仪
 
“朝阳群众”与边策坠亡有何干系
·"物美价廉是骂人的"值得企业反思
·摊派的土鸡汤喝出权力霸道味
·二手房快速升温增加楼市不确定性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出国留学要带上法律敬畏,人生成长要带上法律敬畏、道德敬畏、良心敬畏,切不可肆意妄为,突破道德、法律底线……
辣评(lp)--稿件模板
    没在高速路上走过,起码听说过高速路,没开过车,起码知道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危险。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是应该懂点交通法的,对吧?
辣评(lp)--稿件模板
    患者应当对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心怀感激,而不是在出院时让护士感激你的“不打之恩”。
观点集粹(gdjc)
应对网瘾,学校应给足学生出彩的机会
删不删游戏,学校能否说了算
观点集粹(gdjc)
大学生“炸金花”背后的赌博定性争议
1元“炸金花”涉赌偏离了法治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