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解剖“科级干部经商负债10亿”这只麻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6-24 15:46:40   稿源: 新华每日电讯

  近期,广东惠东县一名科级干部经商负债10多亿元后携家族十几人“失联”,引发高度关注。警方初步调查,此案涉及债权人82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虽然钟启章长年违规经商已是圈内“公开的秘密”,但在他突然失联后,浮出水面的“钟氏”家族生意之庞大和欠债数量之巨,仍让人震惊。(6月22日《新京报》)

  一段时间以来,小村干部、小社区主任甚至小股长等动辄贪腐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小官大贪”现象,一直备受社会瞩目。在建设法治社会、深入推进反腐败的今天,剖析钟启章案件背后的一些不寻常之处,澄清这起案件暴露的一些问题,或许比单纯于震惊这起案件更有积极意义。这起案子是一只五脏俱全的“麻雀”,深入解剖这只麻雀,能发现很多法治问题,也能给有关部门工作以反思。

  其一,“钟氏家族”借债超过14亿元经商,是否涉及职能部门渎职?《公务员法》等规章制度明文规定,禁止公务员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这意味着,无论是曾任职中国银行惠东支行副行长、惠东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副主任、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务的钟启章,还是曾任职惠东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的哥哥钟启文(两年前才辞职经商),都应该在禁止经商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之列。然而,钟启章及其家属却已经商十几年,“圈子内的人都知道”。

  据媒体报道,钟启章掌控的家族生意涉足的产业包括房地产、餐饮、娱乐、外贸等,连政府部门公职人员、信贷公司都纷纷借钱给钟启章。对于这个官员违规经商的典型,当地的执纪执法部门不可能一点都不知情。如果知情却又不给予追究查处,是否也应该以渎职等罪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如果不解决这样的问题,仅靠增强民众法治意识、鼓励群众监督举报,不可能有效解决官员违法违规问题。

  其二,仅为科级干部的钟启章为何能成“实权人物”?钟启章及其家族之所以多年来生意越做越大,正是因为钟启章是“实权人物”。钟启章的官级并不高,但中国银行惠东支行副行长、惠东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副主任等职务,都与经济有密切联系。很多人借钱给钟氏家族,恐怕是认为公权可以被钟启章随意私用。

  钟启章案件中,是否有以公谋私的行为,还有待职能部门调查。但是,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违法经商的钟启章,为何一直能大旗不倒?尤其值得追问的是,在钟启章公然将生意做大成“钟氏家族”之后,为何仍在步步高升,甚至连惠东县珠三角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这么重要的职位,都被钟这位“病官”占据着。这里面有没有违规提拔任用?有没有权钱交易?如果有,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最后,借钱给“钟氏家族”的人,为何有一半以上不报案?据警方透露,钟启章案至少涉及82名债权人,债务总额超过14亿元,但到惠东县公安局报案的债权人还不到一半。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债权人是当地公职人员,怕说出来会影响工作,更怕借款来源说不清楚。有的公职人员借款给钟启章高达上千万元,这些钱不可能靠工资挣来。这是极好的贪腐线索,纪检监察等部门应该根据这些线索,对于借了钱却不敢声张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看看这些人的钱来自何处。

  科级官员经商欠债超过14亿元失联,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权力约束的命题。建立成熟的市场体系,实现对社会的依法治理,离不开对权力的规范与约束。钟启章案再次警示我们,有好制度是一回事,如何执行到位是另一回事。如果连官员违规经商这种比较显性的问题都始终得不到解决,20余个文件都无法对其进行遏制,钟启章式的红顶商人还大量存在,把权力关进笼子如何能真正落实?

  狄书爱

编辑: 沈媛仪
 
“僵尸肉”是怎么爬上百姓餐桌的?
·1年半46亿存款失踪 银行无辜么
·“金山表哥”:无解的质疑
·一年只吃三顿肉:最贫在教育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把一项对精神病人的公共服务只是以“指标”的形式摊派,无疑是典型的“昏政”与“懒政”行为。
辣评(lp)--稿件模板
    因偏见和成见进行先入为主的舆论审判不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媒体和看客,可监督,可追究,却不该胡乱猜疑甚至造谣传谣。
辣评(lp)--稿件模板
    召回制度当然不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唯一屏障,但这道屏障的严密有力与否,却是提振公众消费安全信心的重要底线和基石。
观点集粹(gdjc)
“桌前嘴边”是严打“僵尸肉”的最后红线
“僵尸肉”入境谁该感到耻辱
观点集粹(gdjc)
职工探亲假亟须全面落实
探亲假“名存实亡” 需依法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