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艳刚
以权威的信息回应民众关切,及时定纷止争,才能避免一些猜测式分析误导公众,避免给接下来的休假制度调整制造阻力
媒体关于“官方鼓励周五下午+周末短假”的报道,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有人为以后可以少上班多休假而欢呼,有人担心只有少数单位能享受这个福利,有人觉得这则新闻看上去像不靠谱的小道消息,预测很快会被有关部门辟谣……休假制度调整事关民众切身利益,但目前舆论众说纷纭,亟待权威部门答疑解惑。
先说消息真伪问题。检索发现,“周五下午与周末时间相结合”是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7月3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的表态。在被新华社记者问及“国家旅游局下一步计划怎么样积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时,吴文学说了三点,第二点就是“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夏季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时间相结合,实现小短假,创造有利条件”。
至此基本可以判定,“官方鼓励周五下午+周末短假”的说法并非小道消息,只不过它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不过,目前关于“周五下午+周末”休假模式的全部信息,仅有吴文学的这几句话。《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尚未正式发布,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文件中是否有相关表述。在官方信息和民众关注之间,显然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其结果是,网上出现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猜测式分析和解读。
有一种分析认为,有关部门多次强调中国民众的休假天数并不少,额外增加休假天数不现实,“每周五下午”休息很可能是要占用每个人法定的带薪休假额度。比如,劳动法规定,职工累积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可享受5天带薪休假,那么按照新的休假模式,则可以换算为10个“周五下午”。如果是这样,可能会有人觉得“周五下午不上班”的安排很“鸡肋”,还不如集中带薪休几天假。
还有一种分析认为,既然“周五下午+周末”休假新模式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有关,国家有可能为了拉动旅游消费而给民众额外增加休假天数。这种惠民安排会得到民众拥护,也有助于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爬坡过坎”。如果是这样,人们不免又有两个担忧:其一,在目前国内带薪休假率仅50%左右的背景下,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更有可能享受到这一福利,而民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连带薪休假都无法落实,额外增加假期恐更不现实,这无异于进一步加大休假的“贫富差距”;其二,如果以后周五下午都不上班,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何种影响?
其他的猜测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可以看到,在“周五下午+周末”的模式如何休假、是否带薪、是否强制等关键问题上,目前的权威信息都是空白的。其结果是,虽然舆论场的讨论很热闹,但掺杂了太多的断章取义、一厢情愿甚至异想天开,这样的公共讨论就像是无本之木,并没有太多实际价值,甚至有可能加剧民众的焦虑感、撕裂感。
近些年,在调整和完善休假制度方面,中央一直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仅今年就已经5次公开强调要落实带薪休假。“周五下午+周末短假”的新提法,显然是进一步保障民众休假权益的新探索。既然相关消息已经引发全民热议,职能部门就不应对目前的“猜谜式舆论”视而不见。以权威的信息回应民众关切,及时定纷止争,才能避免一些猜测式分析误导公众,避免给接下来的休假制度调整制造阻力。
吴文学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待国务院常务会7月28日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之后,“国家旅游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实施办法和具体的落实措施”。休假制度调整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问计于民,在制定实施办法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吸纳民众意见才能获得民众更大支持,让落实更容易。希望在下一个环节中,民意别再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