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今年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邀请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对该校的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结果,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中国老师表示,这些英国学生缺乏进取心,懒散无纪律,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英国的高福利制度。(8月4日《新闻晨报》)
在英国“支教”的中国教师“水土不服”: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体育课上英国学生接受不了“高强度竞争”;老师要提醒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听我讲”,“不要说话,不要提问”……很明显,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式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英国课堂上,撞上了南墙。不过,中国教师不肯回头,他们认为,这是高福利制度惹的祸,削减福利能有效制约学生。
换位思考的话,反而是“中国式教学”过于死板,无视不同学生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考核,并试图把所有人培养成同一个类型。如果说,英国课堂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中国教师则试图取消差异,要想达到其目的,首先要借助各种手段树立教师的课堂权威形象,其次是以权威姿态来证明讲授内容不容置疑。这就是典型的洗脑。或者说,“中国式教学”从头到尾贯穿着残酷的竞争,并且以教师“专制”来促进学生“进化”。这意味着,这种教育方式不光洗脑,还以因应社会压力的方式,无意识地检测洗脑的成果。
其实,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就能知道中国学生对“中国式教学”的真实态度,即,你愿意做中国学生还是英国学生?在英国“支教”的老师,之所以如此大言不惭,就在于他们知道,中国学生缺少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能力,可英国学生不听这一套。中国教师苦口婆心地帮你提高学习成绩,英国课堂为你的自我实现提供多元机会,我以为,自由选择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损自由补学习会留下后遗症。
教师不能是手拿剪刀的“园丁”,而应该是手拿话筒的“导游”,应当欣赏花朵和小草不同的生长方式,而不是护花剪草。英国课堂如此,中国课堂也如此,教师应该做出改变了。所以说,与其说是中国教师“支教”,不如说是英国学生给“中国式教学”好好上了一课,希望这些觉得被冒犯的教师能听进去。
文/赵查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