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政部门打造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定意义上是社会分担部分养老职能,与老人保持“一碗汤距离”之体现。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正在积极打造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拟于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居家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将组建民间智库,引入社会力量,有机整合各种资源,解决基层尤其是老城区的老年人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
“叶落归根”是中国人最为传统的养老观念,尽管养老社会化脚步已越走越近,除非迫不得已,大多数老人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在自己熟悉的小区里溜达,与熟悉的邻居聊家常,在自己的家中慢慢老去。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即使社会机构养老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居家养老仍是应该受到尊重、得到重视的主要方式。
国外学者提出“一碗汤距离”的家庭养老理论,指子女从自己家中给老人住处送去一碗汤,到达老人家里时,热汤尚不变凉。它是一个既满足子女独立性要求,又能让老人得到较好照顾的合适距离。只是,囿于现实,子女要与老人保持“一碗汤距离”也不容易,即使有心,未必有力。广州民政部门打造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分担部分养老职能,与老人保持“一碗汤距离”之体现。
从国内普遍实践来看,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就是以老人居家为“圆心”、以10分钟为“半径”画圆:第一个层面,以老人步行10分钟为标准,可以到达医疗机构、商业机构、体育设施等,享受到基本的运动、娱乐、休闲、医疗、生活等服务;第二个层面,当社区老人需要生活、医疗、心理、精神等个性化服务时,拨打服务电话,不出10分钟,就有专人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标准很高、远景很好,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建成,将是过百万广州老人福音。
标准订得越高,落实压力越大。无论是新建小区的养老配套建设,还是老旧小区周边地区设施改造,都涉及规划、投入、建设、管理等领域。揆诸现实,缺资源、缺设施、缺人力是困扰社会化养老的普遍性难题,全国皆然。仅以缺人计,由于养老服务业劳动强度较大、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偏低等原因,对高素质的人才缺乏足够吸引力。有报道称,海珠区沙园街29名服务员要照顾200余名“六类”老人,其他老人有钱也买不到服务。有钱也买不到服务,遑论其他要求?更何况,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对人才的专业要求远不止一般性服侍老人那么简单,生活服务需要合理商业布局、医疗服务需要医务人员下沉、心理服务吁求专业人士介入等等。
一者,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从规划、投入到运营、管理,形成一个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牵涉到诸多公共部门与商业机构,不是某一个管理部门独力可以支撑。更高层面的统筹、协调必不可少,避免各自为政与扯皮。二者,1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对养老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很高要求,考验着公共管理部门的智慧与能力,譬如利用新技术。随着“智慧城市”、“互联网+”建设深入,与之有效衔接,让养老服务的体验更佳,便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老人在家中,配备医疗设备,将健康数据及时上传至医疗管理中心,及时得到专业医生指导,有什么异常时,老人可以步行10分钟获到治疗。
让老人优雅地老去,体现一个社会的宽度与温度,值得我们共同付出努力。练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