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被指从4月起日耗3.5万吨水用于洒水降尘,然而上月底,郑州依然因大气环境质量排名连续数月倒数而被环保部约谈。也就是说,来自“南水北调”工程白哗哗的优质水,郑州把它潇洒地洒在马路上,最后还是落得个“然并卵”。
郑州洒的是水,其实洒的是钱,是南水北调水源地的一份责任和心意,是国家以千亿计巨资工程的良苦与用心。“借水解渴 ”工程,在这里沦为降灰去尘的治污工程,这白花花的水,郑州洒着不心疼,旁人看着都心疼。难怪有中国社科院专家怒斥,这种得不偿失的挥霍,是典型的“伪生态”。
专家的观点其实并不高深莫测,核心讲述的是治表还是治本的关系。专家认为,在施工现场、运输环节这些粉尘源头不控制的情况下,郑州平均每2个小时洒一遍水的做法,完全是徒劳。更何况还是这么个水资源紧缺的城市。
专家的理论,一般民众都懂,郑州相关的决策部门肯定也懂。但相关部门动得了哗哗流淌的南水北调资源,却似乎动不了需要多头发力的行政资源,于是首先想到的就是拧水龙头,满大街洒水。
这有点像老师跟小学生讲的“脏抹布效应”。河南省环保厅官员今年6月曾直言:郑州空气质量差,与工地太多有很大关系,大家都说“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我们本就住在大工地上。
问题是,南水北调这泓镶着金边的清泉,一旦遇上治理环境的“脏抹布”,再好再贵的水也是白流。
既然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均值的十分之一,既然郑州用来降尘的水来自下游更渴的南水北调,那么,花没花到点子上,是个技术问题,但像个土豪那样使劲花、把一年的供水量100天就花光,这就让人怀疑决策者脑子里那块治污的抹布,是不是很干净了。
半个月前,郑州刚刚举行过自来水调价听证会。所谓调价,大家都懂。据说听证会19名参会人员“人人同意涨价”。听证会方案实行阶梯水价,其中第一阶梯水价为每立方米3.9元或4.0元。而目前,郑州居民生活用水综合水价为每立方米2.4元。
南水北调中线刚刚通水,郑州的水供需矛盾刚刚得到缓解,每天需要倒掉一个如意湖,听证的代表面对涨价还这么如意,也是奇迹。
一天洒掉约10.7万元的水,这个水窟窿,或许老天可以补,但这个钱窟窿,对百姓来说就是个无底洞。
尽管郑州城管部门回应说这只是个“理论数字”,实际洒在大街上的水大概是一半,但即便如此,那也是个天量。河南南水北调办公室分到郑州建成区约3亿吨左右的取水指标,就按减半算,也意味着半年左右就在马路上洒光了,一年就能洒掉4亿元左右的水。这应该只是按涨价之前的自来水价格标准毛估出来的数字,还不包括庞大的车费油费人工费。
讲求科学与实效的治污,在这里成为劳命伤财的“抹脏布”,看起来是治理能力问题,实际上是治理态度问题。如果在这么大的事情面前还把表面文章当成政绩来糊上弄下,还把来之不易的南水北调清渠、把纳税人的血汗钱,混兑在一起往马路上洒,恐怕光约谈个空气质量是不够的。
刘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