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 面对景区涨价,只靠一些监管部门软绵绵的“倡议”和不痛不痒的“表示”已经没有多大作用。对那些难以抑制涨价冲动的景区,监管部门只有态度不行,还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资料图片
中秋小长假、“十一”黄金周来临前夕,多个4A、5A景区传出涨价的消息,有出游计划的人们大呼扫兴。日前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发出倡议,号召5A、4A级景区带头不涨门票价,国家旅游局表示不赞成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高、过快。(9月6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节假日的来临,出游人数会逐渐增多,这时传来多个景区涨价的消息,明显有趁火打劫的意思。景区过多依赖“门票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受累的还是景区自身。不过,像一些热门景区,如长城、故宫等历史文化景区,即使涨价也依然很有吸引力。因此,尽管许多游客怨声载道,但还是有大批人前往。这也是为什么“门票经济”屡遭谴责,旅游景区依然我行我素的重要原因。
面对景区涨价,只靠一些监管部门软绵绵的“倡议”和不痛不痒的“表示”已经没有多大作用,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隔空喊话,只是表明一种态度。对那些难以抑制涨价冲动的景区,监管部门只有态度不行,还需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景区门票价格高是制约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国务院曾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景区门票价格改革,调整完善价格机制,规范价格行为。对此,监管部门应切实担起责任,不能消极应付。一方面,要引入完善的监督审核机制,对不合理收费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力求做到理由充分、程序透明、公平公正、公众信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需要转变思维,变“小旅游”为“大旅游”,破除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形成旅游产业链条传导效应,真正发挥旅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更主要的是,要下决心对景区实施分类管理。具体而言,对那些利用公共资源,包括公共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景区,要严格控制其价格上涨;对迪士尼等市场化运营的景区,定价权应留给市场,政府只对其价格进行监管。要做到公益的回归公益,市场的回归市场,让游客有所选择。只有这样,景区趁火打劫之类的行为才会受到遏制,祖国的大好河山才不至于变成“看不起的风景”。
无论出于国计民生还是景区自身发展的考虑,都再不能让涨价成为节日里的“糟心事”。要做到这一点,监管部门不能只是做做样子、表表态度,而要立足大局,切实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