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
今天(9月21日)有媒体就前几天引起舆论大哗的《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发表了评论。该评论认为,对李嘉诚跑路无需“道德绑架”,“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因为“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所以,“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有鉴于此,对李嘉诚跑路,“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在李嘉诚之前,“跑路”之所以成为一个流行词,正是因为此现象已经常见于经济增长较快的东南沿海地区。令这些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板们跑路的发令枪响也正来自于市场。而李嘉诚,不过是这些老板中资历最深、财富最多、身份最特殊的人而已。跑路的小老板们,在熬过了艰苦的创业阶段后,跑离于让他们发财的环境;跑路的大老板李嘉诚,当初在法治与市场不健全的条件下大举投资中国大陆,而今忙不迭地抛售资产,避险而去……这一切,都难以用道德的理由去解释,因此也难以道德的标准去评判之。
实际上,对李嘉诚跑路事件,最易让人失态的心理就是施主心态。此所谓施主心态,就是“让你富你才富”的乜斜一切的心态。正是这种土豪暴发户的心态,在经济形势之外,为李嘉诚凑齐了跑路的充分条件。而“让你富你才富”的施主心态,和“你傻你才跑路”的意淫,其实都是基于同一种逻辑和同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之所以有害,是因为这种心态既没有历史的根据,也没有现实的缘由。
中国改革开放已近四十年的时间。伴随几十年风头最健的快速发展而来的,是巨大的增长绩效和距离改革开放起点渐远的现实。这个巨大绩效和距起点渐远的现实,在不少人的思维中,构成了经济常识、社会常识和发展常识被忽视乃至被无视的根据。常识被忽视、被无视的结果之一,就是“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追讨及其施主心态。
中国的开放,不是向计划经济体制开放,而是向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否则就没有什么开放的问题;由此,中国的改革,其标准和方向也即是市场化的标准和市场化的方向,否则也同样不存在改革的问题。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伊始时的中国,政治甫定、法治始张、市场阙如,想象一下,一个想发财的老板该有多大的勇气才会对“十年动乱”后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抱以信心,该有多大的冒险精神才敢踏足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大陆来让自己的资本升值!
以李嘉诚为例,从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时起,几十年间,几乎所有中国高层官员都曾、甚至不止一次与其见面。也正是有了这些高层官员手中权力的承诺与保障,李嘉诚和李嘉诚们才斗胆把身家性命放在了还远谈不上“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的中国大陆。在难言“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的情况下,以权力和权力主导的政策来代行法治的部分功能,是后发国家和转型社会的特点之一。这种“与权力走的很近”的现实,即使如李嘉诚所愿,也并不构成“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理由。
今日中国大陆有了喝止李嘉诚跑路的底气,其实也是部分受惠于李嘉诚的勇气和眼光。看在这种勇气和眼光的份上,对李嘉诚,即使不感恩,至少也要望其项背说一句:请走好,欢迎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