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司马童文集 正文
“喷水驱丐”谁才该“受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9-22 09:14:03   稿源: 中国宁波网

  司马童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市民王先生向媒体反映,在武汉著名的小吃街户部巷,有城管拿饮料瓶喷水来驱赶行乞者。王先生逛街时看到,一名城管模样的男子,手拿一个瓶盖上戳了洞的饮料瓶,不停朝行乞的老人喷水。他询问得知,这是为了将行乞者赶走。半小时后,王先生又看到另外两名穿城管制服的男子也朝行乞老人喷水,于是拍下了视频。(9月21日中国广播网)

  围绕着乞丐与城管,似乎总有层出不穷的“斗法”奇闻。从广州天桥底下的“水泥锥子”到上海的“乞讨排行榜”,再到武汉的“喷水驱赶”,有论者随之发声:对于行乞与限乞,有些城市管理部门的手段总是“别出心裁”,管理者不能为了自己省心,一再地简单粗暴。而我则以为,这样的“舆论之喷”,固然也轻松自如,然事情好像也不宜这么习惯性地一“喷”了之。

  循着文明管理和执法的诉求,“喷水驱丐”的新奇招数,纵然再能解决“行乞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的现实问题,当也不能作为一种阳光手段堂皇面世。所以,相关部门很快答复,已对涉事的城管协管人员作出批评教育及相应处罚,以后对街头乞丐将以劝离为主。但问题的难点显然不在这儿。正如有武汉网友在跟帖中提到,有许多职业乞丐,利用的正是人们的同情怜悯心理,故意占据狭小街路的中间,甚至拉拉扯扯地强行乞讨。

  “喷水驱丐”该有怎样的“舆论之喷”?某些管理者将之视作不打不骂的“温柔执法”,自然是一厢情愿的奇思妙想。事实上,就算在武汉街头,这种“喷水驱丐”的做法,确实迫使一些乞讨人员知“淋”而退,网上的质疑和批评,明显也是主流的反应。因此,既看到职业乞丐的无序存在,以及带来的影响通行和经营,同时也要采取更妥当的办法,促使这些“假乞丐”、“霸乞丐”的逐渐消失,才是对“喷水驱丐”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城管“喷水”,网上“喷议”。有人这样质问,武汉莫非是世界第一大都市了,纽约都容得下乞丐,你武汉咋就容不下了?欧美大都市都有跳骚市场,中国却连小县城也容不下它们,这算不算是一种“奇葩现象”呢?对此,我觉得不宜意气用事,而应一分为二地作出判断:某些国家在城市管理对乞丐体现的宽容,并非毫无来由,而也有着一定的约束。譬如登记在册的“执证行乞”,又如区分地段的“有序乞讨”等。

  由此而论,对“喷水驱丐”不宜一“喷”了之,关键是要引入综合治理的理念和思维,尽快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不看对象、不分场合的乐善好施,未必是推动文明行乞的良好呼应。像武汉著名小吃街这样的地方,如果本身平时游玩人群挤挤挨挨、川流不息,那就不适合出现太多的乞讨人员,一些市民的任意施舍,恰恰是“鼓励”了他们的占道为王、强讨强要。换言之,假如一方面管理者做好监督劝离,确保有序乞讨,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也能适时适处地的收起“善心”,不致“为爱”添堵和添乱,相信很多的“乞讨乱象”,其实是可以逐渐导入正轨,且得到和谐化解的。

编辑: 郑晓华
 
"别让李嘉诚跑了"是跑路发令枪?
·安监要“撤稿”,屁股在哪里?
·文学奖不是阅读选择的唯一依据
·救灾款“空中飞”责任要落地追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浙江司法机关的数十起代表法治公平、正义的判决,却奈何不了朱剑锋,究其原因,是碰上了他的护身符——人大代表身份。
辣评(lp)--稿件模板
    除了这23名“好人”以外,其余市民的“身份”又如何来界定?难道说,他们是“坏人”?或者说他们还算不上“好人”?
辣评(lp)--稿件模板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用八个字来形容体育圈内的竞争,或许过于极端,但对于目前的体育圈,却是一个很是残酷的现实。
观点集粹(gdjc)
村干部三段视频中的不雅与视野
“故意配合”的不雅视频,还要找导演
观点集粹(gdjc)
警钟长鸣 防灾演练为何出事故
演练事故不能止于追究现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