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扎克伯格“豪捐” 不只是慈善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2-03 10:04:22   稿源: 北京青年报

朱昌俊

美国时间1日,初为人父的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脸谱”上深情更新状态,“麦克斯,我和妈妈都很爱你,也希望能尽力将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为你,也为其他的孩子。我们希望你的生活充满了爱、希望以及快乐,就像你的降生给我们带来美好一样,我们也期待看到你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除了宣布女儿出生的消息外,这对夫妇还承诺将他们持有的“脸谱”99%股份(约450亿美元)捐出,用于慈善。(相关报道见B5版)

这是一封美国人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他的这封信和其在信中所作出的捐款决定,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的社交网络中被刷屏。尽管对于豪捐举动,也仍不乏动机上的猜测,但他这封写给女儿的信中所透露出的父爱和责任,已经冲破国界和文化背景差异让无数人动容,这也正是引发共鸣和刷屏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在信中,扎克伯格不仅对社会进步抱以乐观的肯定,更从疾病、教育、环保、企业家精神等方方面面,指出了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做得更多更好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我们感动的是其中流露出的父爱与责任自觉,不如说是它启发了我们如何从“让下一代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现进步,看待责任。

“我们会尽我们所能让这一切发生,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所有孩子都有一种道德责任感”;我们能否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让你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明今天无法想象的东西呢;我们是否可以培养出企业家精神,让你们能够创建各种企业、迎接各种挑战,以促进和平和繁荣呢……这些问题相信不只是一位父亲所关注的事,更可能是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从社会到个体都义不容辞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这一点其实在所有的进步文化中应该都是相通的。如鲁迅曾就在谈论“如何做父亲”的文章中写道,“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爱,愿他生存;更进一步的,便还要愿他比自己更好,就是进化。”在扎克伯格这里,它表现出了更多的超出个人层面的“父爱”——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下一代”,不只是某个区域,还是整个世界。这样的超脱和情怀,或许与其所从事的互联网工作有着很大的理念亲近性。然而对于再平凡的普通人而言,这一观念也未尝不具有启发意义,例如,它可以是让自己并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个体之于社会的责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由这封信所引发的公共围观,也让一向在职场之外低调的扎克伯格更深入地被外界所了解。如他很少对外披露自己的家庭信息,注重个人隐私,简约的着装,“保守”的消费……与我们一般所认定的富豪生活方式呈现出强烈的反差。虽然不必去刻板地比较这两种生活方式上的优劣,但扎克伯格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旨趣,对于目前规模不算小的中国中产阶层而言,其实已构成一种文化上的审美。或许没有人能够轻易地模仿扎克伯格,然而其所展示出的财富理念、家庭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则很难不让人进行比较并反思。

一封信被围观,引发共鸣也好,单纯的审美也好,都应该是击中了不少人心中最柔软之处。它可以是NBA球星科比退役信中诠释出的对梦想的执著,也可以是扎克伯格对如何做父亲、父亲的责任何在的阐述。

要解释“扎克伯格”是如何诞生的,人们可能立即会想到社会文化层面,职业层面的种种原因,但今天“扎克伯格”的流行,已经以一种直接的方式证明,总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跨越国度和文化的界限,而这归结到一点,或就是对于人类进步价值的共同拥抱。正如这位新晋父亲在信中所指出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正义或是慈善,而更是为了伟大的人类进步。”

编辑: 郑晓华
 
延退方案要兼顾群众的获得感
·"到此一游"刻上了天不能再手软
·扎克伯格“豪捐” 不只是慈善
·回购高速公路深圳之举应成范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理性的选择,是不是更有意义呢?郭娜的孩子起名为“奇迹”,但有些奇迹,确实没有必要拿生命去创造!
辣评(lp)--稿件模板
    窄窄的盲道,其意义不仅在于为盲人出行提供一个顺畅的通道,更是衡量城市文明与市民素质的重要标尺。
辣评(lp)--稿件模板
    尊重老百姓的意见和需求,是否能够把手中的权力交给百姓、把服务的辛苦留给自己,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观点集粹(gdjc)
应届生不必学而优则“国考”
“46万人弃考”不能说明什么
观点集粹(gdjc)
地铁哺乳被批“裸露”尴尬了谁
探讨“地铁哺乳”何必“缩头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