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洲
“车位内写着乱停放气等字样,都不敢停。”近日,有市民反映,在长沙扬帆小区附近办事,想将车停在小区内,发现一些公共车位被人霸占了。对于小区内部分公共车位被“私人订制”问题,扬帆社区居委会12月22日表示,该行为是不允许的,目前正在想办法解决小区停车和外来车辆进入小区乱停问题。(12月24日《潇湘晨报》)
从整个事情来看,更像是一出“公有地悲剧”的现实上演。这不禁让人想起日前广受关注的“杭州三大妈冒充收费员,收费十余年”。从两件事本身来看,都是“霸占车位”。当然,后者这事显然更蹊跷,背后到底还有什么隐情,还有待相关方面的进一步调查。
就私人订制公共车位而言,逻辑似乎更为简单,据说这是一个安置小区,是没有物业管理的,也就相当于这些开放的停车位是属于“共享的公共物”。公共地悲剧理论的创始人哈丁所言,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具体来说,虽然有人因此“独霸”了车位,但是,这样的“便利”是建立在道德失语下的资源配置低效,从更宏大的福利计算来看,这就是一种悲剧。
既然车多位少是一个现实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解决之前,这种失序的状态应该从公序良俗中找到破解。何为公序良俗?简言之,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寥寥四字,读来庸常,但无论是秩序法度还是人伦纲常抑或是德行教化,统统囊括其中。
公序良俗其实并不高深晦涩,可以简约为遵守公共秩序,于车主来说,不乱停乱放,不随意占用,至少不能影响小区的公共通道的畅行。这并非是要从道德层面来破解公共地悲剧,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对公共地有基本的认知,了解公有资源是需要受到规范的,阻止无序消耗公共地本身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利益分化、主体多元,恪守公序良俗虽简约但并不简单,它需要凝聚宝贵的社会共识。比如对社会正义的信念,比如对法治文明的信仰,比如对客观理性的信守,当然,回归到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对公序良俗的高度认可。这需要每一个当事人都能在社会大格局中,寻找到“最大公约数”,能够将个体利益诉求嵌入到社会秩序中来,能够回归到善良风俗中来,少一点暴戾,多一点平和。
要求每个人都心存对公序良俗的敬畏,似乎也是不大现实的,另一个路径便是来自公共力量的纠偏。这个小区虽然没有物业管理,但是,当地的社区居委会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是应该担负起管理职能的。我们相信,这个小区公共车位发生私人订制的乱象,非今日才有,当地居委会应该也是对此有所知情的,那么,为什么一直没有对此有所行动呢?而只是在媒体曝光后,只是表态“该行为是不允许的”呢。我们愿意相信,在媒体曝光后,当地居委会会真的有所行动,但是,一个不得不提醒的认知是,有所行动,并不仅仅是针对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是要建立一种稳定的秩序结构,让公序良俗成为维持当地秩序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