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正文
官员“早退”负效应不容忽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6-04-06 09:45:33   稿源: 宁波日报

  冯海宁

  时下,延迟退休是社会热议话题。但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有一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或50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请“早退”,成为“休而不退”的“散吏”(4月5日《瞭望》周刊)。

  官员“早退”也称“内退”,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退休,而是提前退出现有岗位,即退居二线。据笔者长期观察,“早退”官员大多挂个“调研员”职务,基本上处于闲散状态,有的偶尔到单位转转,有的赋闲在家,有的做生意或到处游玩。可以说,官员“早退”现象很普遍,并不是湖南地方独有。

  该报道指出,官员“早退”现象与机构改革、利益嬗变、“为官不易”、能力不济等因素息息相关。的确如此,有的地方机构改革后事少官多,“早退”成为消化多余官员的办法之一。有的官员在反腐、考核压力下,通过“早退”逃避压力。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有内部规定为依据;二是有相关利益诱惑。比如,某些地方内部文件规定,公务员在50岁以上就可以提前自愿退休,与之交换的条件是工资级别和待遇可以提升一级甚至三级。湖南某县也规定,凡是被批准提早退休的干部,工资待遇可以提高一级发放。

  既然有内部规定为依据,官员自请“早退”就有了理由,而工资待遇大幅提升无疑具有诱惑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地方官员愿意“早退”,有的地方官员其实是“被提前离岗”,比如某市要求“早退”官员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字就是违反组织纪律。相对而言,自愿“早退”人性一些。

  尽管官员“早退”有利于干部队伍年轻化,有利于解决机构改革遗留问题,但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

  增加了行政成本。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地方通过提高工资待遇“鼓励”官员“早退”,增加了行政支出。另一方面,在很多官员“早退”的同时,单位往往还会招录部分新公务员来补缺,招录新公务员等于又增加了一笔开支,因为“早退”官员并未到法定退休年龄。

  影响其他官员心态。当公务员50岁或50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不仅50岁以上官员没有干事的动力(等着退休),40岁以上的官员(本来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精力)也认为自己没有晋升希望了,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影响。笔者所接触的40多岁或刚过50岁的官员中,不少人就表示准备“内退”。

  不利于推行延迟退休。“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已经成为一项国策,意味着延迟退休铁定要推行。在很多人看来,不少官员“早退”后不干工作不产生价值却享受着高待遇,如果让老百姓延迟退休为养老基金缴费不公平。也就是说,要想让老百姓支持延迟退休,官员不应该“早退”享福。

  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早退”规定详细内容没有公开,公开的信息中,各地“早退”标准也不同,有的规定50岁以上退居二线,有的规定53岁以上或55岁以上。这种差异,可以理解为地方规定因地制宜,但每个地方划定的“早退线”是否合理,官员“早退”后闲散状态是否正常,值得审视。

  官员“早退”,在某些地方、某些时间或许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在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情况下,就已经处于一种近似退休的状态,不仅会造成人力(或人才)资源浪费,而且也增加行政成本,还影响到很多中青年官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应早日对“早退”现象进行顶层设计、规范管理。

编辑: 郑晓华
 
官员离开公车的不适应值得品味
·从“报告”走向“公示”
·连纸尿裤都报销该追问贪官何以得逞
·“旧衣箱”里的捐赠衣物为啥会被贩卖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管是公民,还是政府,都应该遵纪守法,而不能逾越法律边界肆意妄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碰触的底线。
辣评(lp)--稿件模板
    年轻干部用“古装靓照”引人关注,若屡屡爆出“网红”干部,是否会误导了“踏实干”不如“拼颜值”?
辣评(lp)--稿件模板
    其实,长辈的“骨灰撒葬”,撒向青山,撒向大海等等,这种“生态葬”,对于子孙来说,起码有“三省”。
观点集粹(gdjc)
全面禁止电动车是下下策
“禁电”话题缘何“高温”不退
观点集粹(gdjc)
在线辅导,让我们离教育公平更近一步
且慢一棍子打死“在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