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昉
8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宁波高新区建立“科技医院”,按照产业相应地配置服务热线,提供精准科技服务获得创新创业者好评。其人才服务与科技服务相得益彰,也为人称道。据介绍,在宁波高新区活跃着20支“红领精”服务人才小分队,“红”指党组织和党员,“领”指引领和服务,“精”指精英人才。他们为人才提供的服务是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方面自不必说,服务触角还延伸到人才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社会保障乃至办理接转组织关系手续等方面。
2011年起,宁波启动“3315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倾力打造人才新高地。为更好服务“3315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宁波相继聘任了两批51名“3315计划”助创专员,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金融专员”想方设法破解融资困难,“市场专员”千辛万苦打通销售渠道,其他专员也各有路数和使命。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企业给出了满意率95.5%的好评。
宁波需要开发高层次的紧缺人才。这类人才,你紧缺,人家也紧缺;你要引进,人家也要引进。那该如何吸引?首先在“吸”,“吸”是内在的,要提高“吸”的能量;其次是“引”,“引”是外在的,要增强“引”的力度。内聚“吸”功,外强“引”力,这两方面应努力去做,且需做得更好。今后的人才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服务上。我想,这种服务应该是人才“保姆式服务”的升级———“妈妈式服务”,是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的服务,是当人才需要时在第一时间呈现的服务,是让人才贴心、舒心、称心的服务,是无私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服务。
“故乡筑好巢,只待凤雁归”。宁波籍海外学子冯维,是镇海中学1999届毕业生,2013年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比较了南京、苏州等创业基地后,决定回宁波。他说:这里无论是创业环境,还是政策服务,我都很满意。这个例子证明了人才服务的力量。
当前,宁波正在努力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对许多年轻创业者来说,一线城市是首选,但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交通拥挤、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这是很多人的同感。实际上,人才“退居二线”(二线城市)是一种理性回归和不错的选择。因为宁波对人才既有“引”的渴求,也有“放”的气度,对人才的自主选择是尊重的,人才的去留也是自由的。
有人提出,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妈妈式服务”,他们通过健全的人才制度体系,照样能够吸引人才。努力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给用人单位和人才以更多的自主权,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以为,为人才提供“妈妈式服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人才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不认同“妈妈式服务”是多余的观点,如果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又有“妈妈式服务”,就是一种中国特色。宁波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此“内外兼修”,假以时日,必定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我认为,任何为人才服务的创新都是值得称道的,是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