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
江海
“坚持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作为统筹生产力布局的关键之招,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城乡区域均衡、公共服务均衡、人口发展均衡……”市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在描绘今后五年宁波发展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了“推进发展均衡化”的重大课题,这对于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深入谋划、全面推进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等“五位一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两年,曾接触过不少来甬考察的外地官员。谈起对宁波的感受,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宁波这个地方不错,农村和城市反差不大”。“农村和城市反差不大”,这个看似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评价,说的就是发展的均衡化。这样的赞誉,多少有些客套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宁波的城乡面貌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平时离开繁华的都市,往周边跑跑,感觉很多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建设得也是像模像样。有些地方“山水风光”+“花园洋房”,甚至比城里还漂亮。城乡壁垒的打破,城乡鸿沟的缩小,得益于我们长期秉持“均衡化”发展理念。而到了一些基础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有人非常形象地调侃,说有的省市“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既然宁波的均衡化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了,那么为什么党代会报告中还要提出“推进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呢?道理很简单:“均衡化”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均衡化”并非“均等化”,在均衡化的大格局下,差异其实也是存在的。去年以来,宁波全市上下、各行各业都在“找短板”、“补短板”,这实际也是贯彻了“均衡化”的发展理念。发展均衡化究竟“化”什么呢?我理解,着力点主要是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均衡化”是发展的“永恒课题”,应该说这篇文章宁波已经做了很多年,主要的办法和举措,核心就是这次党代会提出的“坚持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作为统筹生产力布局的关键之招”。从这些年公共财力的投向上看,我们似乎也能寻觅出政策向“均衡化”方向发力的轨迹。比如,我市出台“南统筹”的财政政策,连续多年对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的奉化、宁海、象山进行转移支付;比如,公共服务方面,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向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比如,产业方面,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也给予了一些倾斜性的扶持政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层面的提出目标是“全面建成”,而宁波的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以此来衡量,“推进发展均衡化”,也必须迈向“高水平”。客观上看,我们现在的“均衡化”,要好于其它一些城市,但受计划经济时代城乡“二元”制度的影响,欠账也还不少,难言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均衡化”。如农村居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多数还集中在城市;有的海岛、边远山区,出行还不是很方便;南部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尚不及其它一些区域;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还不太均衡……这些,都需要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从资源要素配置的角度作出调整和完善。
“均衡化”是发展的“永恒课题”,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广泛调动各方力量来破解。市级层面,本次党代会后,围绕如何实现“均衡化”,还需要拿出更为具体的配套措施,将这一发展战略,贯彻到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各项部署中去。区域层面,一些“先发”地区要拿出更大的担当,从产业、要素等方面积极支持那些“后发”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也要主动作为、不等不靠,转变发展理念,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后发优势”,以实干谋均衡,以真干求均衡,以苦干促均衡。
推进“六化协同”系列谈之一: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产业高新化
推进“六化协同”系列谈之二:吹响“推进城市国际化”冲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