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西流
《乡村爱情》制片人之一曲伟年在潘家园天雅古玩城内,手持道具炸药包,扬言引爆,造成现场秩序混乱。新京报记者23日获悉,因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曲伟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半年,未适用缓刑。宣判后,曲伟年未提起上诉。(2月24日《新京报》)
身兼编剧、制片人的曲伟年,因负债累累,便将电视剧中的道具“炸药包”,搬到了现实生活中,自编自演了一部“炸古玩城”的闹剧。然而,现实生活毕竟不是戏剧人生,可以虚构,可以“表演”;曲伟年因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受审,也是咎由自取。事实上,近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尽管有的是为了一己私利,有的出于恶作剧,但均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并给公众造成一定恐慌。
从我国《刑法》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规定来看,此罪并不是行为犯,而是结果犯,即行为人实施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只有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比如,2010年5月8日,河南小伙石雨打电话给机场,谎称已有人携带炸弹通过安检。该举动一度造成机场秩序混乱,8架飞机航班延误,1200余名旅客滞留机场多达两个多小时。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石雨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
再看曲伟年“炸古玩城”事件,虽然炸药包是假的,但曾一度引起现场秩序严重混乱。可见,曲伟年主观具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故意,客观实施了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当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论处。所幸的是,其事后主动投案自首,且认罪态度好,具有减轻处罚的情节,最终被判刑半年。然而,曲伟年应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不要将戏剧中的“暴恐”行为,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特别是,曲伟年“炸古玩城”事件,值得多方反思。首先,就个人而言,在表达某种诉求时,要理性发言,依法行事,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兴起而莽撞行事,越过了法律的边界。就公共层面而言,应建立和完善工作、生活关爱机制,心理疏导、干预机制,以及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对心态反常和情绪失控的社会个体,进行心理抚慰和物质、司法救济,替其排忧、解难、减压,最大限度地将暴恐苗头摁灭。(张西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