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杭州市委书记、现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的王国平上周应邀来武汉演讲。由于在他主政杭州的十年间(2000-2010年),声名赫赫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在那里经历了从草创到壮大的过程,因此王国平不免再次回答了“杭州市是怎么培育出阿里巴巴的?”的提问:阿里巴巴并非政府有意培育,它不过是广种薄收的产物。
王国平不是有意谦虚。他回忆起1999年阿里巴巴还只有18名员工自己去时的情境。面对马云当时拍着胸脯的豪言壮语,“好多人都说马云是疯子、骗子,但政府还是支持他。”不过王国平强调的是,所谓支持,并非外界所想象的拔苗助长,而是让阿里巴巴自己在市场上打拼成长。
当然,企业在市场上打拼,政府也要创造条件,拿王国平的话说,围墙里企业的事,绝对不要去管。政府只是要做好围墙外的事。具体说,即是优化城市环境,包括生态、硬件、服务、法治、治安等各方面的环境。
以当下的眼光看,王国平所言极是。我一面庆幸马云们和阿里巴巴在那时遇上这样的领导,也为王国平们于上十年前即有这样的认识而感佩。毕竟,在不少人的记忆里,政企关系走过的路径虽目标明确,却极其曲折。
不妨仍以“围墙”说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是直接进到企业的围墙内“大有作为”的。有些政府领导之前或是国企负责人,多少懂得些生产经营,特别面对那些背负原罪的民营企业,颇有些居高临下的气派;更在于那时的政府手持企业的生死大权,大大小小的厂长经理们内心里虽不以为然,表面上也不得不作言听计从状。其时政府领导“蹲点”指导的企业一个个作为“典型”见诸报端,好是热闹,只是不出三五年便昙花一现,不知所终。
再往后,政府虽不再直接进到企业的围墙里,却在那围墙周边布下关卡,企业上个项目、进口个生产线,甚至产品定个价格都要层层审批;寻租是权力的天性,加上各种摊派,企业几无宁日。企业经营者要想走出寸步难行的困境,非长袖善舞、层层打点不可。
“权力清单”应是十八大之后出现的新词。各方达成共识,企业要成长壮大,政府既不能进到围墙内指手画脚,也不得在围墙外层层设卡,这就要政府一步步放权。权力这个东西可不是吃素的。既得利益者的心情可想而知,放权之难亦可想而知。手中没权了,干脆活儿也懒得干了。这也是大范围放权之初某些政府官员的一时作派。于是从中央到地方才刮起声势浩大的治庸问责之风。
回顾这些,不过立此存照,若能温故知新,更是求之不得。以前观察哪个城市有多少名牌、名企,多把眼光聚焦在企业家身上。现在看来视角多少有些问题。政府做不好围墙外的事,自然吸引不到马云及阿里巴巴们。现在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竞争态势更趋激烈,面对“新常态”,政府又岂敢有半点懈怠。梅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