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一岁婴儿查梅毒背后的真问题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4-02 15:22:05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胡艺

一岁大的娃娃,不慎摔了一跤,头上起了个包,到医院治疗时竟然被检查了梅毒,这让家长很难接受。对此,郑州市儿童医院的解释是,病人可能需要做手术,这项检查是为了方便厘清术后万一出现感染的责任。卫生局则认为,“不能说符合规定,但是医生的解释说得过去”,这是医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然而对病人而言,除了依据常识判断外,如何有效避免某些过度检查,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4月1日《大河报》)

头部摔伤与梅毒,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一岁婴儿头部摔伤被医院检查梅毒,难免让人生疑。对此,医院认为,这是为了方便厘清医疗责任。卫生局则认为,“不能说符合规定,但是医生的解释说得过去”,这是医生的一种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就是医生过度检查的理由吗?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何在?患者凭什么为发生概率很低的医生自我保护措施买单?

在现实医疗生态中,医生热衷过度检查并非个案。望闻问切与传统的医疗检查手段都被抛之脑后。对患者动辄做全身检查;对外院检查结果不认可;普通检查能解决问题的,一定要做高级检查;重复检查、做与疾病无关的检查等等。过度检查降低了患者身体免疫力,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也暴露了医院敛财急火攻心、医生对患者缺乏责任心的医疗现状。

除了过度检查以外,过度用药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姚宏文曾披露,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本来口服药就能治病的却去肌肉注射;本来肌肉注射能治病的却去输液;便宜药能治病的也要用贵药;一个普通感冒就从患者的口袋里掏出上千元。

医院偏离救死扶伤的轨道,医生创收思维作怪,依靠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牟利,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病人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本应根据病人具体的病情来决定。从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的角度看,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应先询问病人的相关病史信息,征求病人的意见,向病人说明。不管三七二十一,医生一上来就给患者开大检查单、大处方,插管输液,开贵药,既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也增加了患者负担。但是,某种疾病到底要不要做检查,要做什么检查;要不要用药,要用什么药,往往由医生说了算,患者没有话语权。

由于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医生在患者面前处于强势地位,患者对医院潜规则知之甚少,如果不是检查项目太多,收费太离谱,恐怕更多被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患者还蒙在鼓里。或者说他们即使对过度医疗有疑问,在掌握信息权与话语权的医生面前也无计可施。

在看病贵的大背景下,过高的医疗费本已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医院再对患者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只会让不堪重负的患者雪上加霜,这不仅违背医院救死扶伤的宗旨,也是在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且不说有部分医生本身就热衷于从过度医疗中牟利。在逐利思维渗透进医疗行业骨髓、过度医疗成为行业潜规则的语境下,就是正直的医生也会医德蜕变,救死扶伤的医院也难免变色。过度医疗与经济利益驱使、医德缺失不无关系。

要破解过度医疗的难题,洗刷最大输液国的耻辱,除了患者自身不要迷信过度医疗以外,更需要制度路径。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检查与用药情况的考核管理,对违规医院、医生严格问责,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让医院与医生形成过度医疗对己不利的概念,借监管机制留住滑坡的医德。另一方面,医改政策要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与补偿力度,减少其对过度医疗的依赖,遏制医生的逐利冲动,打开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缺口。此外,还要改革医院内部的分配制度,引导医生从过度医疗牟利向凭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获取报酬方面转变,回归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基本医疗常识。(胡艺)

一岁婴儿查梅毒背后的真问题

编辑: 沈媛仪
 
“星星的孩子”长大后如何在地球谋生
·老王相中的7组长凭啥震慑蝇虎
·官员自杀,真相不能“抑郁”
·小米们的志向,不妨更高一点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必须严格把关,决不允许无证上岗,也不应盲目地将刚刚毕业的博士生直接推向讲台。
辣评(lp)--稿件模板
    因为他们能够分别头顶耀眼光环,潇潇洒洒地混迹于政商两界,虽劣迹斑斑,恶行累累,但却能长久地逍遥于法网之外。
辣评(lp)--稿件模板
    文学可以让爱情中的疾病继续唯美,而法律却应让疾病中的爱情公平落幕。
观点集粹(gdjc)
不妨将月薪8000+的期待看做大学生在致青春
八千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地干
观点集粹(gdjc)
“被动的受贿”为何不能主动地拒绝?
“被动受贿”并非愚人节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