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读武大被骗,拿什么拯救不设防的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25 14:18:15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陈广江

90后学生交15万元“就读”武汉大学4年,毕业时竟发现自己没有学籍。5月22日,当事学生坦陈曾发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老师从不点我们6个人的名字,这是我最疑惑的地方。但我们又一次次相信了‘辅导员’”。武大回应称:这是一起盗用武大名义进行的招生诈骗事件,将配合警方调查。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中。(5月24日《京华时报》)

俗话说,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骗得了一人,骗不了所有人。因为再精美的骗局也有很多漏洞,不可能轻易成功。这正是“读武大被骗4年”一案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法律能惩治犯罪,赃款也可以追缴,但被耽搁的四年光阴何以弥补,又该拿什么来拯救毫不设防的心灵?

大学4年,上课从未被点名,作业不用交,考试单独进行,宿舍特别安排……这种假得不能再假的伎俩,却把20多个孩子骗得一塌糊涂,直到毕业才发现没有学籍,现实就是这么荒诞。骗子可恶可恨,校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起奇葩骗局之所以得逞,学生及其家长一片空白的“防骗心”才是关键原因。

熟人介绍,特殊途径,交15万就读武大,而且上大学无非就是花钱买文凭,这就是学生及其家长深信不疑的“死理”。很多时候,“特权思维”也好,“潜规则”意识也罢,往往在民间根深蒂固。这是“权力滥用”留下的后遗症,也是社会的精神毒瘤,亟待根除,但并非易事,“野鸡大学”的屡打不绝也是证明。

这起招生诈骗案再次把不健康的求学心态以及畸形的“学历崇拜病”暴露得一览无余,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事实也再次证明,不管钱多钱少,一旦内心被不正当的欲望占据,这个人就往往显得非常“傻”,甚至到了丧失正常心智的地步。这个时候,骗子们的心里已乐开了花。

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诈骗案层出不穷,甚至挡都挡不住。不难发现,几乎每一个被骗者都有着不正当或非理性的诉求。有心理调查显示,人的欲望和智商呈此消彼长之势。如果说要拯救这些不设防的心灵的话,就先从减少那些不正当、不健康、不理性的欲望开始吧。(陈广江)

读武大被骗,拿什么拯救不设防的心?

编辑: 沈媛仪
 
南宁书记落马再证中纪委打虎神出鬼没
·有一种诈骗,叫“我是你领导”
·正视提高卷烟消费税的程序瑕疵
·“没权也被老板塞钱”别装单纯了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从根上说,还是市场垄断惹的祸,运营商坐地起价,收着通讯区间的“关卡税”。
辣评(lp)--稿件模板
    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很实的干部,是绝不玩这种“踩点式”调研的,也是不满足只看光鲜一面的。
辣评(lp)--稿件模板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大家都有整齐划一的价值追求,但这种公然在街头兜售的扭曲价值观显然不能肆意飘散。
观点集粹(gdjc)
取消手机漫游费别让用户等太久
终结任性多年的漫游费要等谁发话
观点集粹(gdjc)
福利彩票究竟是谁的“福利”?
彩票肥水如何流进私人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