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人均文化事业费42元,你感觉到了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26 18:25:18   稿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朱四倍

文化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583亿元,相当于全国人均费用超42元。除了直接的惠民文化资金外,中央和地方财政还设立了规模庞大的各类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企业。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已下达192亿元,各地财政也有数亿到上百亿元的支出。财政专家估算,每年各级财政累计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达数百亿元。(5月25日 新华网)

光看“全国文化事业费达583亿元,相当于全国人均费用超42元”,真可谓好事一件,但看到有的地方将文化投入变成对楼堂馆所的追逐,大量资金被花费在华而不实的“文化政绩工程”上,有的地方耗资数亿元、比照国家大剧院建超豪华剧院,号称打造文化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却鲜有演出,文化设施“空有高楼没有文化”……就让人五味杂陈,难以淡定了。如此尴尬的怪象,让我们不由得反问:人均文化事业费42元,你感觉到了吗?又是什么导致了“烧政府的钱没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担忧”?

老百姓常说,“崽花爷钱不心疼”,用在“文化政绩工程”上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有些惠民文化项目是地方政府部门拍脑袋想出来的。专家指出,有些掌握资金的部门只是为了把钱花出去交差,至于这笔钱有没有花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则完全不管,结果导致了一些形式工程,造成巨大浪费。显然也就导致尽管人均文化事业费42元,但公众无法感觉到,能感觉到的是那些权钱交易者和好大喜功的官僚们。

必须明确,各级官员关注政绩的动力超过了关注公共利益的良好愿望,因为政绩可能带来最多的利益,对干部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政绩,而是政绩所衍生出的利益最大化,如升迁仕途,相反,公共福利可能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出现“资金给谁不给谁、给多少几乎没有标准,随意性太大”和“企业参与申报,必须削尖脑袋找关系,最终能否拿到项目资金,往往不是看做得好不好,而是看公关做得怎样”,就在于此。文化项目本身处于次要地位,能不能给官员群体带来收益成了主要考量对象。

财政投资被视为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的重要来源。尽管各级官员都承认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更有官员提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要树立两个核心理念, 一个是政府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付费者和监管者,但不一定是直接提供者,一个是政府投资或付费目的是使社会公众获得适应需求的公共服务。但这些理论上的说辞抵不过现实的利益追求,更无法抵挡政绩的诱惑。

学者指出,当自律制度成为基本的制度安排时,其缺陷必然暴露无疑,即造成有良心的人,干得好的人,除了在荣誉上得到一些回报外,其他的回报就无从谈起,因为这是你应该干的,你必须奉献。当这种情形与没有良心的人、干坏事的人在良心制度面前肆意妄为的情形同时并存时,就破坏了一个社会应有的善恶必报、赏罚分明的机制和氛围,就会形成“惩罚好人,奖赏坏人”的局面。“文化政绩工程”辱没文化玷污“惠民”的症结就在这里,因为“烧政府的钱没商量,揩政府的油不担忧”。(朱四倍)

人均文化事业费42元,你感觉到了吗?

编辑: 沈媛仪
 
“暴力粉丝”伤害了谁?
·没有“美感”的职业何来认可度?
·赔偿见义勇为者,何必分三六九等
·信访办公室挂截访地图的背后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当网络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妄图以一纸禁令来违背市场规律,逆其道而行之,显然是愚蠢的。
辣评(lp)--稿件模板
    世界这么大,行业这么多,只要有梦想,只要肯担当,一样可以自如地选择。
辣评(lp)--稿件模板
    从根上说,还是市场垄断惹的祸,运营商坐地起价,收着通讯区间的“关卡税”。
观点集粹(gdjc)
景区价格更要让公众“信得过”
问题是“价格信不过”又如何?
观点集粹(gdjc)
高考疯狂标语折射的社会图景
高考标语背后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