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仍是择业首选。虽然“公务员热”降温,但由于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就业稳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是择业首选。调查中有33.3%的受访毕业生择业首选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其次为“外资企业”(32.1%)、“国有企业”(22.8%)和“私营企业”(9.5%)。(6月24日《新闻晨报》)
网上曾有个笑话,讲的是教练解释球队为何三连败,第一次因为草皮太干;第二次因为草皮太湿;第三次因为草皮不干不湿。在该教练眼里,草皮无论干湿,反正就是不对,输球的责任就得草皮来担。我们在嘲笑教练之余,是否也陷入到了同样的思维误区?
前些年,公务员热持续升温,大学毕业生们削尖了脑袋、挤破了额头往编制里钻。据说有个女孩“四落孙山”仍不言放弃,依旧信心满满地筹划着“五进宫”大计。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嫌公务员从业热情过分高涨,担心这股急火烧坏了社会的“神经”。这时候的批评虽有个别比较尖锐的,倒也和“忧国忧民”搭得上边。
这两年,公务员热明显“退烧”。以2015年国考为例,招录计划创历史“新高”、招录门槛创历史“新低”,但这“一高一低”两项“吉尼斯”却换来了报名人数下降的结局。于是乎,有人抛出了“反腐为公考带来寒流”的“呛调”。仿佛2015就是公考的2012,又开始“忧心”公务员已经没人愿意当了。先不论该观点是否正确,单看其中的倾向性,就能闻出一股“草皮不干也不湿”的味道。
有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际上,公务员行业热与不热,“观察家”们说了不算,“批评家”们说了也不算,只有客观实际才有最终的话语权。只要全社会的人力资源没有在“官”、“商”之间偏废其一,没有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就不该一会儿言之凿凿地称公务员“太热”,一会儿杞人忧天地担心说公务员“太冷”。
诚然,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谁也不能“喧宾夺主”。因为公务员热与不热,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可以群策群力,但不能被任何观点所裹挟。只有以精准的数字为依据,以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为准绳,综合考量、科学推敲、严谨计算,才能得出一个相对正确,或者说最不错的结论。
文/吴点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