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少年天才少年班,量体裁衣何必酸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6-30 09:54:27   稿源: 红网

随着电影《少年班》的热映,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也走入了公众的视野。据《人民日报》6月29日报道,37年来,共有2910名少年天才从中科大的少年班中步入大学殿堂,他们大多是16到18岁的学生。而中科大的少年班也在这多年间发展成为了少年班学院。

少年班一经报道,引起舆论哗然,许多网友认为这是在揠苗助长,令少年班的孩子们失去了少年时期的乐趣;而另一拨网友则认为少年班是为天才少年们量身打造,因材施教没有什么不好。笔者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

在我国,教育向来不缺批评之声,“中国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早已被公众画上了一个无形的等号,但中国教育是否真的已经病入膏肓却又讳疾忌医?教育体制改革早已提出,也以各种形式付诸于实践,却似乎总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公众的批判蜂拥而至。

而少年班只招收早慧少年,并借鉴美国荣誉教育经验,形成了以创新型学习、个性化培养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这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大相径庭,正是教育体制的一次大胆改革,且从教学成果来看,少年班为祖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各行业的优秀人才,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吗?作为公众,理应不吝称赞之词。

至于部分网友所抨击的剥夺了少年玩乐的时光,笔者以为,少年本性并非无度玩乐,真正智慧的少年知道如何寓教于乐。青春的意义不在于虚度,何况早慧少年们在少年班中接受到个性化的教育,有更好的平台和渠道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问题,对他们而言,不仅没有迷失少年本性,反而是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最美的年华,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他们同样喜欢音乐、热爱舞蹈、乐衷于看电影,他们的生活足够丰富多彩,未来也将霞光万丈。

早慧少年与普通学生相比,最特殊的便是早早步入大学。而因为比常人更早接受更为高等的教育,就要成为拔苗助长中的“苗”吗?上世纪70年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提出,理论物理学家大都在20多岁出成绩,因此向中央建言:应当像艺术、体育那样,从小培养科技人才。而少年班便是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天才之所以被称为天才,就是因为他们有不同于常人的天赋。有的人是雏鹰,注定要成长为笑傲苍穹的雄鹰。要求雏鹰等待麻雀并肩同行,不仅压抑了雏鹰的成长,更为麻雀的成长带来附加的压力。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赋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选对成长的环境和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借用一位网友的评论,“面对天才,我们脱帽致敬就行,就像看西游记,我们只需目瞪口呆地看孙猴子闹天宫,不必替他分析,这种顽劣的性格源于幼时家庭教育的缺失。规则是念给凡人听的,当天才经过时,我们只需要闭嘴惊艳。”既然是天才,他们对自己也该有一定准确的认识,他们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俨然,他们选择了在少年班中学习。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的位置,同样的,教育也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而少年班正是适合这些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早慧少年们发散思维获取进步的地方。所以,即便我们难以理解天才少年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该尊重他们的成长方式,切不可以“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对不一般的教育方式进行不公、过激的批评。

文/游洋

编辑: 沈媛仪
 
从裸模到女体盛宴 车展不该一次次登峰造极
·南京车祸剧情反转,得有个解释
·刘翔离婚,最无辜的是红烧肉?
·央企1700万高档酒都招待了谁?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提高办学水准上,把有限的精力花在学生的鉴别和培养上,栽下梧桐树,还愁凤凰来吗?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我们还在“智力第一”的指挥棒下执迷不悟,培养出来的脆弱的下一代,面对人家坚毅的年轻人时,还能胜出吗?
辣评(lp)--稿件模板
    此起彼伏的微信拉票,其疑似“绑架”的胁迫之味,确凿很让朋友圈受伤。
观点集粹(gdjc)
何必纠结长城到底有多长
没有“野长城”只有“野管理”
观点集粹(gdjc)
北大清华“对打”的寂寞,你要懂
北大清华“互骂”,顺藤摸瓜严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