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海
昨日,在市道德模范授奖仪式结束后,爱亲模范刘国娟、诚实守信模范乐和敏、助人为乐模范何美蓉等人争先在“垃圾分类我支持我参与”的横幅上签名。网上,由《宁波日报》、甬派新闻客户端、中国宁波网联合推出的微信接力挑战赛“垃圾分类我就是影响力”进行得如火如荼。(8月7日《宁波日报》)
破解“垃圾围城”,急需垃圾分类。为使宁波文明城市创建迈向更高水平,由政府发起、媒体助阵、市民广泛参与的垃圾分类行动已在甬城全面启动。可以预见,“垃圾分类全城总动员”,必将唤醒更多人加入其中。
不过,也要看到,近期舆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消费终端”和后续处置环节,对于生产厂家这个“制造”垃圾的源头,却关注较少。而从现实情况看,垃圾分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生产环节的监管也不能放松,生产厂家必须负起垃圾减量的责任。
俗话说,人要衣装,货要包装。我们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不少源于厂家过度包装。如有的商品故意增加包装层数,在内包装和外包装间增加中包装,外观漂亮,名不副实;有的包装体积过大,实际产品很小,喧宾夺主;还有的采用过厚的衬垫材料,保护功能过剩。有资料显示,中国包装废弃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体积上达到1/2之多,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典型的像一些月饼、茶叶、保健品的包装盒,很多采用实木、金属制品,而这些精美的包装盒,最后都成了垃圾。
商品包装恰如人的“包装”:有的人衣着光鲜、全身名牌,给人的感觉是非富即贵,可一深入接触,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有的人,貌似衣着朴素、不修边福,实际却很有内涵和品味。若在两者之间择友,相信多数人还是会选后者。商品也是如此,最终赢得口碑和市场的,要靠“里子”,而非“面子”。
厂家热衷于过度包装,无非是受利益驱动。要让商品包装回归简约实用、告别奢华浪费,关键是要通过完善立法,进一步细化和明确食品、药品、保健品、电子用品等商品的包装限制标准,给生产厂家立好规矩。
市场监管也要敢于“亮剑”。特别是对那些利用过度包装销售质次价高、进行虚假宣传等行为,要依法追溯和查处,以强化生产厂家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消费者,则应树立理性、健康、节约、环保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理念,自觉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对包装太过“光鲜”和奢华的,不妨敬而远之。总之,只有重视生产源头,管住生产源头,才能减轻垃圾末端分类处置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