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对“退休医生开夜门诊”不能止于感动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10 16:45:25   稿源: 长沙晚报

家住上海浦东洋泾街道的今年75岁的退休医生孙茂恒,带领着一支10人组成的医疗志愿者队伍,在小区内义务开设夜门诊已经21个年头。由于看病的居民太多,居委会不得不进行限号,而就医者仍旧络绎不绝。(8月9日《新闻晨报》)

近期,孙茂恒老人的事迹入选了社区诚信光荣榜,他这种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精神的确令人感动。不过,感动之余,“退休医生开夜门诊,就医者多到限号”的故事,也折射出当下“夜门诊”供需之间的深层次矛盾,令人深思。

对于广大上班族来说,最尴尬的莫过于白天上班没时间看病,等到傍晚自己下班了,医院也下班了。希望医院开设夜门诊,晚上也能像白天一样就诊,是许多患者的共同心愿。有媒体曾做过一次调查,高达88%以上的人表示希望医院开设“夜门诊”。前些年,上海、成都等城市公立医院纷纷推出“夜门诊”服务,一度受到广泛好评。然而,近年来这些“夜门诊”大都悄然关门,有的也只是留一两个大夫,名存实亡。以上海为例,开设“夜门诊”的医院从最初的6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已经萎缩到不足4家。

对此,医院方面普遍表示,夜门诊病人太少,医院投入的人力、水电等成本收不回来,入不敷出。诚然,大多数患者仍习惯于白天看病,夜间前来看病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众,但这一群体再小,其健康权益也不能被忽视。孙茂恒老人可以义务开设夜门诊,免费向市民提供就诊咨询服务。对于具备公益属性的医院来说,也不能只算经济账,而要多从公益性的角度办医院,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孙茂恒老人的夜门诊并非专治疑难杂症,诊治对象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最多的是发烧感冒”。看似稀松平常,就医者依然多到不得不限号的地步,这也从侧面说明夜门诊并不缺患者,此前医院的夜门诊遇冷或许只是没有搭对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医院夜门诊开设的都是“大路货”科室,坐诊医生中也鲜有专家;同时,缺乏放射科、化验科等辅助科室的支持,患者还要次日白天再跑一趟做完相关检查项目,才能进一步确诊病情。这样的“半拉子”门诊,距离上班族“白天上班、晚上看病两不耽误”的期望值尚有很大差距,不能吸引人气,门可罗雀在所难免。

当下正值三伏天,白天酷暑难耐,不要说上班族,即使老人和放暑假的学生也希望等晚上凉快点再到医院看病。去年山东省卫计委在全省开展医疗门诊“三增一禁”行动,其中就包括增设夏季夜间门诊,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这种做法值得更多地方借鉴推广。(张枫逸)

编辑: 沈媛仪
 
“宁泽涛热”呈现的舆论暴力让人厌烦
·别让留守儿童成为时代的伤口
·电视剧插广告并非两厢情愿的事
·上个“公家厕所”不用这般感激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近期舆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消费终端”和后续处置环节,对于生产厂家这个“制造”垃圾的源头,却关注较少。
辣评(lp)--稿件模板
    “判自己的案,让别人说去吧。”这是司法独立的内涵所在,也是法官职业的应有担当。
辣评(lp)--稿件模板
    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大多数人往往自认倒霉、算了,正因为我们的放弃,助长了社会上种种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
观点集粹(gdjc)
乔东道歉 请丢掉那些刻板成见吧
谁都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观点集粹(gdjc)
“最悲伤作文”能够感动我们多久
质疑作文真实性并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