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官员因办公室面积超标被通报的新闻时有发生。而在陕西佳县,县委各部门却坚守在3排57孔窑洞中办公,至今已有41年。从1974年起,佳县县委就盖起几排土石结构的窑洞,至今未装空调,不久前,记者赴陕北佳县调研红枣产业。去县委采访负责领导时,一看到门脸儿,吃了一惊,立刻想到两个字:“寒碜”。(10月17日《人民日报》)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的豪华机关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济南市政府大楼被吐槽“规模仅次五角大楼”、重庆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小天安门”……追求豪华装修的歪风邪气一度盛行一时,就是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曾上演过豪华办公楼的剧情。无一例外的是,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宏伟建筑一经媒体曝光,就引来社会各界的批评质疑。
地方的机关办公楼究竟该怎么样盖,对此国家有过明确规定,但往往是出台上限,八项规定以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办公面积都做出了详细的分门别类的具体规定,对于之前看惯了豪华办公楼的民众而言,此次“陈旧的政府办公楼”无疑击中了他们的心理软肋,也让媒体舆论产生天然的亲切感,对类似“寒碜办公楼”的报道中往往不乏温情肯定甚至极度赞誉,无论是佳县的窑洞县委大院,还是河南省卢氏县的土坯房办公楼,亦或是湖北大名县的“最破政府大楼”……这些陈旧历经几十年岁月洗礼的办公楼,无一例外地成为社会各界热捧与点赞的对象。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寒碜”或者“破旧”的各种机关大楼,并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也不是领导干部的骄人政绩,而应该是底线,是应当恪守的要求,因此对这些破旧的机关大楼并不适合过度拔高赞扬,也许这样说来对这些地方是有些“苛刻”,都在窑洞里办公了还不该受到赞誉么?非也,这是因为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拉低了下限,当一有合格的做法就立马吸引了眼球,实际上这才是所谓的正当与常识,就像医生救死扶伤、教师教书育人、公民遵纪守法……这些都只是起码的底线,而如果守住底线也能引来广泛赞誉的话,那这样的社会肯定是有问题的。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政府理应心系群众冷暖,把钱用在该用的事情上,把解决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政府大楼的破旧豪华都体现出了在花钱时候的一种考量,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发展公共服务事业还是先盖好政府大楼,这是一个并不难的选择。“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这样的现实,非但不落后,反而更具有包容性和文明程度。从这点而言,很多破旧的县政府背后,确实具备非凡的气度和情怀,这一点值得肯定。
当然,这也绝不意味着应该被过度赞誉,被拔高评价,什么时候当寒碜的政府大楼不再是新闻,而是一种常态这才是现代社会的“新常态”,这并不是说号召各级县政府“比穷比惨”,也并不意味着破烂的县府大院一定具备高效的行政效率。对于政府大楼的建设,只要不违反《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并无不可。
寒碜县委大院让人感慨,而要让这种精神永续下去,还得靠制度规制好权力对权益的敬畏与悯恤之心。寒碜县府大院也提醒我们,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更应该是任何一级行政部门牢记的职责所在,依靠制度建设与道德自律摆正自身位置,矮成窑洞的可以是县府大院,但高大起来的一定是政府自身的形象,以及老百姓对国家未来满满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