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烟草流行依然严峻,但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公众对于二手烟危害的认知有所提高。报告称,与五年前相比,中国的吸烟人数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增加了1支。(12月29日《羊城晚报》)
放眼世界来看,社会公众对于烟草制品的“又爱又恨”,显现了它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嗜好品。而相比之下,咱们国家的控烟形势则更为严峻。所以,围绕着“吸烟与戒烟”,总是一个无法冷却的热点话题。这当中,相关部门经常发布的“烟草报告”,的确有助于强化社会警醒、提高控烟意识,而每到此时,老调重弹的“涨价控烟”成了“保留曲目”。
“烟草报告”当然不等于“涨价预告”。但网络之上、跟帖之中,人们早已“总结”出了一条现实经验:只要“烟草报告”一出,中国目前“烟价便宜”必是其惯有表述,然后也便成了还可进一步“涨价控烟”的依据所在。接着,还正如一些网民所戏言的那样,烟草制品的新一轮涨价,随之就从隐约猜测变为了确切事实。
关于烟草价格,去年的一份“烟草报告”称,调查显示,中国的烟草价格仍然极度便宜,14个调查城市中,多数城市的吸烟者购买一包卷烟中位数不到10元;而今年的说法还是大同小异,虽然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没有跟上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烟草反而变得相对来说更加便宜。“烟草报告”总是不厌其烦地宣称应“涨价控烟”,而对未必无效的“均价控烟”却毫无兴趣,这就不免令人感到有所疑惑与不解,难道“烟草报告”里真的夹杂了不便言说的“广告用意”?
何谓“均价控烟”?这得从国外市场历来鲜见“天价烟”说起。比如在美国,由于禁烟文化和最低价格规定,没有天价烟,也没有廉价烟,价格差异主要取决各地的税率不同;而在日本,由于实行政府定价和全国统一零售价格,日本市场的卷烟价格梯次比较集中,差距较小且没有天价卷烟,占据日本市场主流地位的某品牌香烟,其零售每包的价格区间为300日元至410日元。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迪,如果中国的烟草消费,也去除了依附其中的“炫耀功能”,未必不能促使人们的少买烟和少吸烟。
对于控烟议题的“厚此薄彼”和“冷热不均”,看起来只是“烟草报告”发布机构的思路选择问题,而实际上却可能让公众对其“乐此不疲”与“孜孜不倦”产生了公信的质疑:既然事实已然说明,历经多次涨价之后,中国的烟民数量和烟草消费不减反增,你仍视若无睹地一再声言“涨价控烟”,仅仅只是忽略了老调多弹的无趣和无味么?
诚然,要真正在全社会收到良好的控烟效果,只靠法律法规或刚性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需要尽快让众多烟民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从而自觉自愿地减少吸烟乃至戒烟。由此而论,“烟草报告”也不宜一直任性地推销“涨价控烟”,未尝不能多去关注和研究一番“均价控烟”。当然,倘若这“报告”早已预留了“广告”合作的伏笔,那就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