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奇
植树推绿化本是好事,未曾想却因“绿化费”、“工资代扣”等诸多负面标签的掺入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公众谴责。近日,甘肃临洮的“绿化费事件”事件有了新进展,除了立即停止强制代扣的错误方式外,多余款项也将逐一退还。
事件看似得到了有效平息,然而该舆情留给当地的警示却还有很多。与对其他此类强制性收费的“一片倒”舆情不同,该事件的媒体报道与舆论观点都表现出了罕见的体谅态度,这或许与临洮县的该笔“绿化费”确实用在了植树绿化上有关。
社交媒体作为主流的公共舆论就是如此,公众即便会在事件评价之初夹带些主观情绪,甚至被“公权力”、“强制”等不良舆论标签所累,但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而回到以事实辨是非的理性轨道中来。
这当然不是说此次绿化费事件临洮政府很“无辜”很“委屈”,采取这种强制从工资代扣的方式,哪怕是再天然正义的理由,也说不过去,这点已在事件发酵之初,公众近乎一致的舆情谴责得到反复佐证。
然而事情还是要一分二地看,毕竟该笔款项没有被中饱私囊,毕竟该笔绿化费没有被肆意挥霍,当地纵然在选择筹集绿化资金方式上有着千错万错,但当地的绿化率确实在稳步提高,这或许就是该事件的后续舆情会呈现出相对平稳走势的关键原因。
事实上,临洮官方要从该事件吸取的绝不是就此全盘否定“植树推绿化”的政策民心,而是要如何转变工作方式,如何以一种取得社会公众认可的方式来推行这项利民之政,这不仅考验着当地政府的责任担当能力,还考验着当地官方能否真正懂得这起舆情背后有着怎样的真实民意。
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成了舆论场主流,这些都给政府推行措施、政策的行政手段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共识,是一条可行的粘合路径,我们可以想象,倘若临洮官方在选择推行植树绿化时,能兼顾公众情绪,能考虑到强制扣费会给舆论埋下的情绪抵触的话,那么事件的舆情走势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