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波
北京一顺丰快递小哥因刮到小轿车,被司机多次掌掴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4月17日,顺丰总裁表示,“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4月18日,打人者致歉,并被警方拘留十日。随后,顺丰相关人员借媒体采访此事之时宣布上市计划(4月20日《中国企业家杂志》)。
从一起打人事件炒作到公司宣布上市计划,顺丰这个“机”借得可真够顺风的。顺丰快递小哥被掌掴,事实上公众情绪一开始就被他的“弱势”身份绑架。打人司机的个人信息被人肉后发布在网络上,甚至他原来家庭住址的现在住户也跟着躺枪,有人寄寿衣、纸钱等东西到家里;他原先使用过的电话号码的新主人不断收到骚扰电话和800多条骚扰短信。
这种“网络暴力”比掌掴的暴力更暴力;这些人的表现比打人司机更可恶。顺丰快递小哥被归于“弱势群体”,打人事件原因也被归于“行业歧视”。如果说打人视频中,顺丰快递小哥确实处于下风,但把打人事件原因归于“行业歧视”从何说起?
因为他是“弱势”,发生争执就是和“弱势群体”过不去,这成了许多人的一种思维定式,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一些快递员交通违规。我们在为顺丰快递小哥鸣不平的同时,也应当反思一种现象:总有些人利用他人对弱者的同情心,自以为“我是弱者我怕谁”,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弱势”成了他们践踏社会规则、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免责金牌”。
弱者并非天生就有理,恃弱而骄的背后,是公众无底线、无规则的纵容与妥协。如果说顺丰总裁站出来说话还算是“护犊子”的话,那些寄寿衣、打电话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呢?用这样的违法行为所要维护的,真就是“社会正义”吗?
当今社会有一种“人人自弱”现象。某银行行长曾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引发舆论吐槽,但事实上,许多行业、公民不也言必称自己是“弱势”吗?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因此,一方面应当倡导大家慎言“弱势”,避免人为地制造对立情绪;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当下这种“人人自弱”现象,弥合行业、阶层之间的矛盾。
至于顺丰总裁的强硬回应,笔者肯定其担当与仗义,但也要质疑:你平时有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交通安全教育?对快递员送货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有没有主动承担过法律责任?如果没有,你这种表态显然就有搭公众情绪“顺风车”炒作的嫌疑。
对于本起事件,应当一码归一码,法可说,理可论,但不应该拿“弱势”说事。刮了车,划分责任,该赔就赔;打了人,没有道理,该罚就罚。老板仗义不如法律给力,众人掺和不如公权介入。毕竟现在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不是谁的人多、谁的钱厚、谁的官大谁就是强者的丛林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