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长久的“阵痛”就是“长痛”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1-10 10:04:56  稿源:宁波日报

  毛矛

  最近,媒体接连报道我市一些地方“工地围而不建、道路一修数年”的城建怪象,引起强烈反响。市领导高度重视,对此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相关部门迅速展开整治行动。然而,读者继续爆料“围挡”问题仍有不少,看来城市建设的“病痛”是需要很好地应对了。

  当前,我市城市建设发展很快,成绩不少,可是其中的弊端也成为绊脚石,隔一个时期就需要狠抓一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012年,在“三思三创”活动中,我市就开展了三年打通中心城区59条“断头路”专项行动,成效显著。2013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开展了“三改一拆”行动,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变。这说明,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痼疾顽症,必须有坚决态度,进行彻底整治。

  然而,“隔一个时期就狠抓一次”,这种办法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只能是一种无奈的补救措施。因为,此前的损失已经造成,只是不会再继续加剧。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陋习,尤其是眼下存在的“围而不建”“一修数年”的问题,不仅导致宝贵的建设资源闲置、浪费,而且让市民生活、城市形象受到影响。据报道,维多利亚广场项目围而不建10年之久,而曾经的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周期也仅5年。这让人质疑,那些饱受诟病的“挖路不止”的修建工程,效益何在、意义何在?

  “长痛不如阵痛”,常有人借此说明城市建设过程中暂时困难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比较贴切的。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瓶颈”问题,的确要付出一定代价。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事实上,市民对很多工程建设也是理解、支持的,有意见的是对那些四处开花的“胡子工程”、有头无尾的“马拉松工程”和“烂尾工程”。比如,东边的路刚修好,西边又开挖,市民仿佛永远置身于“大工地”之中。“阵痛”不休不止就成了“长痛”,谁能受得了?规划少了尊严,建设缺乏规范,城市品质就难以提升。

  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表象化。庞大的建筑工地,什么时候动工建设、什么时候竣工完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对违规现象,管理部门不可能不知道。像维多利亚广场工程,早在2015年,就有人在中国宁波网发帖质疑:“7年了,宁波最大的烂尾工程维多利亚广场准备一直烂下去吗?”时至这次媒体曝光前,有关部门没有任何回应。“烂尾”10年有余,有关部门责任何在?再说到“老大难”违法建筑问题,同样在人们眼皮子底下,有关部门却视而不见。有的违法建筑从无到有,等到木已成舟,才搞集中整治。这样,不仅加大了拆违难度,也增加了财产损失。对违法建筑,为什么不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呢?

  这次曝光的诸多建设项目,违背了城市建设管理的原则和规律,是不容置疑的。按理说,实施城市建设项目有完整的制度和程序,其规划制定、土地转让、单位选择、工程监理等环节有严格规定,并经过可行性论证,本不该有如此“拆烂污”的事情发生。退一步说,即使是“计划不如变化”,原定的建设项目不该实施或者无法继续进行,那也应及时依照法规调整变更,尽量减少损失。

  城市建设管理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并且有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容不得丝毫马虎和懈怠。有关各方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理念、责任、能力、作风等方面改进与提高。应坚持城市建设为人民的理念,落实责任,把责任意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对出现问题的项目及时追责、问责。

  城市建设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理应提高管理水平。相关单位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对待一砖一瓦,绝不能把民生工程当儿戏。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雪乡宰客”,不宜轻言“只是个案”
以刮骨疗毒勇气重建,让游客安心跨过山海关
观点集粹(gdjc)
吐槽“家庭医生” 是个善意提醒
家庭医生应先求“医”再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