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陈鸣达文集 正文
“看人下菜”的“选择性执法”当休矣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10 12:26:52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一鸣

  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总能不时听到、看到、遇到这样的情况: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有人被抓住罚了款,大多数人放行无事;张三的违章搭建被拆除了,隔壁李四的违章建筑毫发无损;甲负债上了限高消费黑名单并被强制执行,乙负债依然逍遥自在……如此等等现象,一句话概之,选择性执法也。

  何谓选择性执法?确切的定义是指执法主体对不同管辖对象,根据自己的判断甚至好恶刻意采取区别对待的一种执法方式。选择性执法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情形:一是时间的选择。某一时间执法,某一时间不执法,搞突击性、运动式的执法,谓之集中整治。比如对黄赌毒的查处,一段时间大张旗鼓、声势颇大,过后则烟消云散、不闻不问。二是空间的选择。对某地的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对某地的违法行为不执法。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过为一些企业悬挂保护牌的做法,阻止有关执法部门进入该地执法检查。三是利害的选择。对部门有利的执法,对部门无利的就不执法。于是凡能获得罚款、扩大部门权力的执法,都乐意去做。无利可图、得罪人的执法行为就缺乏积极性。四是亲疏的选择。搞人性执法,执法对象是亲友、同学、同事,关系亲密的,能放一马就放一马。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的,一切按原则办事。五是难易的选择。对那些靠山硬、来头大的执法对象,以及执法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或行政诉讼的案件,执法起来就缩手缩脚。城管队员对农民小贩处理干净利索,但对“山”上下来,不怕“二进宫”的摊贩,往往避而走之。

  选择性执法最大的危害是对法律的亵渎,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当法律成为执法者手中任意摆弄的工具时,法律也就开始走向了虚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事不能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就要受到制裁。然而,当遭遇到选择性执法,人们就会产生疑惑,法律是因人而异的,法律对一部分人有制约,对另一部分人没有约束。长而久之,尊法、畏法、守法的观念淡化,法律的引导、教育、规范作用消失。在人们的眼里,被执法查处,不是因为自己违法了,而是归结于“运气差”、“没关系”。至于哪些在选择性执法中被选择掉的违法者,则更是视法律为无物。

  选择性执法,不仅亵渎法律的权威性,造成执法不严、社会不公,而且极易引发执法部门的腐败。执法主体对执法对象的宽执法、不执法,执法对象向执法主体奉送好处是十分自然的事。有些从事娱乐业的老板们为了能在执法检查中不被选择,千方百计地讨好、拉拔、腐蚀执法部门的有关人士,在不少地方多有发生,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要建设法治国家,树立法律权威,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必须防止和纠正选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的存在及其危害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选择性执法作为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明确指出,包括选择性执法在内的许多与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彻底解决选择性执法问题的时候到了。

编辑: 沈媛仪
 
过度垄断的“电老虎”才敢撒酒疯
·克制对贪官“性问题”的消费
·“房坚强”并非楼市奇观
·压岁钱设基金 质疑本身就是价值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驾车人开车心理、文明素质的优化、提升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应“治本”为上。
辣评(lp)--稿件模板
    2011年北京马拉松用了6天才报满,2012年用了3天报满,而今年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全部报满,其火爆程度堪比春运抢票。
辣评(lp)--稿件模板
    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发展,既要有“大思路”、“大规划”、“大手笔”,也要善于从小处着手。
观点集粹(gdjc)
请别再忽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养
学生跳楼自杀“耐挫教育”亟需补课
观点集粹(gdjc)
压岁钱设基金 质疑本身就是价值
乐见富人孩子“富而好礼”做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