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考举行,全国共有140余万人通过此次国考报名资格审查。虽然招考人数刷新历史新高,但是本次国考的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都创下五年来最低。
从京考到国考,舆论普遍认为公职人员考录已然开始降温。这样的判断,看起来也契合实情。譬如说国考。10月26日结束的报名资格审查显示,共有140.9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比去年少11.5万人。这意味着本次国考的竞争比例大约为64∶1,低于去年的77∶1,无论是报名人数,还是招考的平均竞争比,都创下五年来最低。说2015国考“近年最易”,似乎板上钉钉。
不过,简单的数字背后,恐怕还不得不考量几个复杂的背景:一来,从招录门槛上看,2015年国考尽管在基层经验等层面降低了门槛,但在学历及资历细分层面并没有多少普惠性的利好。甚至在开始的报名阶段,出现热门职位无人通过审核的情况。原因很简单,譬如报考资格要求“党员”、“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从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两年以上”,还有的职位招录条件已经明确到本科学什么、研究生学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报名人数略降,可能“沙场”竞争更为惨烈。
二来,即便从某些数字来看,破纪录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从热门职位来看,本次国考最热职位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该职位计划招录2人,但是报名截止时,平均竞争比例为2625∶1,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国考最热职位竞争比的最低值。这一数字虽然是历史低值,但基数依然惊人,且首日报名破纪录等细节也不时传来。再从地区来看,据四川省人事考试中心提供的数据,本次“国考”四川考区将有28105名考生应考,这个数字比去年四川考区的数字上升了3764名。凡此种种,降温从何谈起?
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为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显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语境下,公务员职位的溢价效应依然明显。有关于此,看看各大高校毕业季的课程安排和应届生的备考盛况就足以窥斑见豹。这个时候,国考怎么可能会降温?更重要的是,90后人群正成为国考主力军,他们在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上,更为个性、更为理性。择业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国考的结构与走向。于此背景下,仍有140万人报名国考,这究竟算“降温”还是热度未减?
当然,从历史趋势看,国考降温是迟早的事。值得警惕的是,少数舆论将“国考降温”与“反腐升温”、“官不聊生”等命题关联起来,要么借此抒发公职人员待遇低、压力大等牢骚,要么倒逼制度设计对“腐败也是生产力”等恶黑逻辑睁只眼闭只眼——这恐怕比国考温度之争更值得慎思。
在外部经济形势不太明朗的时候,不谈英美,即便日韩等国,公考升温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公民趋利性职业选择的必然。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加之精英阶层权力偏好明显,要逆转人才配置失衡的现状,非一朝一夕之功。2015国考的变化,也许让人嗅出了国考走向的大势所趋,但现在谈“国考降温”恐怕为时尚早,更重要的是,它降温也好、回温也罢,都不应妨碍公共治理现代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
光明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