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打酱油”的怎能看得懂排队打酱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10 10:02:13   稿源: 红网

江苏省镇江市一年一度的排队“打酱油”大戏再次上演。上午7:30到下午17:00,提着大壶小壶前来排队打酱油的市民络绎不绝,人群中还不乏帮家长打酱油的小朋友的身影。当天,最多的一位市民打了700斤酱油,而准备的60吨酱油也几乎销售一空。(2月9日中国新闻网)

如果到了今天还不懂“打酱油”是什么意思,那就真的out了。可是,“打酱油”的看到成千上万的市民真的排起长龙打酱油,尤其是这一则新闻在网上的转载率又很高,浏览新闻的时候,肯定不自觉的有一种看热闹的心理了。

都什么年代了,打酱油还要大呼隆?有人对此习惯性的喷出两个字,“愚昧”,也有忍不住要调侃,“别问我为什么打这么多酱油?有钱任性。”与此同时,还有更多人觉得,排队打酱油无非是图便宜。一个万人排队打酱油的场景,看在眼里,止不住又让大家七嘴八舌一番,算得上是年关将近不可多得的一个网络热点。

不必讳言,年关时候的酱油不仅价格要比平时便宜,而且质量上也靠得住,一下子吸引了那么多市民排队购买。酱油厂商如果能一贯坚持这样的做法,说不定也不会有排队打酱油的过年一景了。问题是,生意人自有小算盘,过年时候才放开了让大家来打酱油,大概也是“饥饿营销”的一招吧。

实际上,看官有所不知,人家酱油供应商镇江恒顺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说得清楚,“春节前打酱油的传统在镇江已经延续30多年了,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打酱油。”由此可见,对一个城市比较独特的现象,假如不分青红皂白,只是用“打酱油”吐槽的心态去评说,当然就不会有“了解之同情”,自然会给打酱油套上乱七八糟的标签。

不是常说,城市化了也要留住“乡愁”吗?过年的时候,除了全中国都不可或缺的普天同庆方式之外,哪一个地方也少不了一些特殊的景象。或许,过年打酱油的确是从以往物资匮乏的时候留下来的传统,不过,能够这么一路保持下来,成为过年时的一种集体行为,起码说明是一种值得延续的记忆。再说,“舌尖上的中国”要的不就是那个萦绕在心中、潜伏在味蕾里的口味吗?排队打酱油,不过是众人自发地在找寻同一种味道,真的不必说三道四。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二届东方食品国际会议上,有代表指出,“在我国食品工业转型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环境下,强烈呼唤富有特色的食品的出现,呼唤传统产品和有文化认同感的食品的回归。”过年排队打酱油,从一个侧面恰好验证了这种观点。莫非到了过年的时候,桌上全部摆上满了色拉果盘、可乐汉堡,才称得上与时俱进,才是剔除了传统中的“糟粕”,吸收了现代文明的“精华”吗?

可以想象,不会因为许多“打酱油”路过的网友,撂下了一些比镇江香醋还酸的闲言碎语,年关排队打酱油的场景就此不再了,毕竟每一个人的年都有自己的过法,何况打酱油是一个城市许多市民乐意排队干的事呢?

文/寇军

编辑: 沈媛仪
 
彻底的“除夕入假”,何以一再吁求而不可得?
·“无油可加”不能光打油企屁股
·没必要对春晚“三不用”说三道四
·警察成淘宝打手?谣言止于智者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摆正良知和孝道的天平,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一道人生黄花菜。
辣评(lp)--稿件模板
    春节是“情”味最浓的时候,而“法”似乎只是一种冷冰冰的约束性规范,在春节之间谈法律好像有些不合时宜。
辣评(lp)--稿件模板
    教育不是大工厂,学生不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素质更该是多彩纷呈的、个性鲜明的、“春花秋月各一时之秀”的七彩世界。
观点集粹(gdjc)
“没脸回家”的年轻人应得到关注
春节“抢票”与“恐归”让人纠结
观点集粹(gdjc)
2015羊年春晚,期待新变
评价反腐相声还请回归文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