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饱受质疑的高铁免费发放的5100冰川水,因新华社12日的一篇报道,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按照铁路部门的说法,凡动车、高铁乘客均可凭票领取一瓶330毫升的“西藏冰川5100矿泉水”。对乘客来说,水是免费发放的。然而,免费的水却不一定好喝,也并不能就因此让人感恩戴德。习惯了“免费模式”的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们,对这一瓶免费的水,充满了质疑。
一方面,发放过程如此不规范,有的领不到,有的随便拿,操作流程有没有一个标准?没领走的多余的水到哪里去了?另一方面,发放这种“高品质”的矿泉水,是否有必要?发便宜得多、容量更多的普通瓶装水,不是更能让乘客满意吗?作为国有企业,铁路总公司和中铁快运,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平均价5倍以上的这种高端矿泉水呢?
实际上,早就有人开始质疑高铁免费发放5100冰川水的合法性问题。2013年2月,广东律师庞琨起诉铁道部,理由为铁道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职责,拒绝公开“西藏冰川5100矿泉水”在车站内发放的依据。铁道部的回复是,“火车票中不包含西藏冰川矿泉水5100”,同时以不属于政府信息为由,拒绝回答发放免费矿泉水的理由。而这一次报道中,铁路工作人员的说法是:“主要是为了提高动车组服务质量、提升旅客乘坐体验,以及适应市场竞争的一种营销服务”。
我们都已经很熟悉商家的各种“营销服务”,都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也都明白所谓“营销活动”是有时效性的,即使是市场常见的营销手段,也总有一个截止的期限,然而像中铁总公司这样的“营销活动”时间之长,成本之高,令人佩服。仅从5100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从2008年首次采购至今,铁总旗下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每年数亿元的采购开支,都计入了国家铁路的运营成本。
能这么玩下去的公司,要么巨有钱,赢利多到不好意思,要么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其实,从《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三季度审计报告》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跟其他央企比起来,铁总并不算是赚钱的主。因为截至2014年9月末,铁路总公司负债合计已高达3.53万亿元,负债率超过了64.77%,而且年年亏损,负债年年增加。
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高铁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眼下的亏损是政策性的,需要也应该由国家公共性支出予以支持。但国家财政补贴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花得物有所值。把钱扔到乘客并不十分需要的高端矿泉水上,这不就是典型的“崽卖爷田心不疼”吗?
每瓶“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的生产商,均是西藏5100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央证券登记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注册地是英属开曼群岛,公司的大股东则注册在美属萨摩亚群岛。这家外资控股企业公司,却似乎在央企中能量极大,不仅借中铁快运起家,最近还搞定了中石化,已经进入了中石化大多数易捷便利店渠道。
英雄不问出处,企业的性质并非“原罪”。但要让市场成为英雄的舞台,市场环境必须是公正公平公开的,这样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大展拳脚,受益的是整个经济体以及每个公民。如果中铁总公司、中铁快运以及5100冰川水公司也能秉承这样的逻辑,并把它讲清楚,公众不仅不会质疑,反而会肯定其在市场开拓上的成功,当成商场经典案例予以传扬。而涉及数亿乘客,持续多年,耗资十多亿的国企采购,却一直不能讲清楚决策过程,是否招标,以及招标流程,如何不让人疑窦重生?
中央多次强调,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在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不但不是例外,从严治企还必须升级加码。今年,中纪委将对重点骨干国企进行巡视,巡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利益输送”。在这样反复放风喊话的形势下,以反腐推动国企改革已箭在弦上。此时,国家通讯社质疑5100冰川水,任何有心人都能从中琢磨出一点味道来。
李晓鹏
|